维克多·雨果-关于雨果的作文1500字

时间:2022-02-15 13:17:06 | 来源:啦啦作文网

19世纪初,有一位诗人吹响了反对帝制、歌颂光明的斗争号角,有一位剧作家用一个又一个故事谱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悲剧,这就是雨果。在我第一次读雨果作品的时候,我深深地被那种舒适的,温柔的,与众不同的笔触所吸引了,我想这就是雨果作品集的魅力所在,也恰是雨果自身的那种无比的温柔与浪漫才造就了诸多举世闻名的著作。

而在剧作方面维克多·雨果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1831年,正值法国革命与封建势力斗争之际,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横空出世。

第一次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被爱丝梅拉达与卡西莫多离奇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感动,也沉迷于那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画面中。时隔多年又拿起细细品读发现其中作者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与象征,一个混乱不堪,黑暗腐败的社会,一个令人向往的小王国,一位丑陋无比却善良纯洁,一位满腹经纶却恶贯满盈......

在这其中爱斯梅拉达是美与善的化身,她拥有美丽娇俏的外表,舞姿优美动人,并且拥有善良纯洁的内心,成为苦难与黑暗现实里的一抹亮色。卡西莫多是书中另一个美与善的存在。他有着让人唾弃的丑陋外貌,却执着地追求美、守护善。

《巴黎圣母院》充满戏剧性与浪漫色彩, 以克洛潘为首的乞丐王国是法国底层人民寻求民主、自由的理想式小王国,如果说克洛德是恶的代表,那么乞丐王国的人和卡西莫多便代表着人性的美好,而乞丐攻打圣母院便是对封建神权、权威制度的反抗,是追求自由、革命的象征。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给了人视觉的震撼也给了人精神的触动。

从这之后,《悲惨世界》问世,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虽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让。

正如书名一样,《悲惨世界》是一部处处展露着绝望和鲜血的作品。善良的人被欺辱,邪恶势力却在享用着堕落而富足的生活。雨果用他犀利的文笔,血一样的事实,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正是这三个问题,造就了冉阿让一生的痛苦、芳汀不可避免的悲剧和沙威这种所谓执法者的出现。

“以人心为题作诗,哪管只描述一个人,哪管只描述一个最微贱的人,那也会将所有史诗汇入一部更高最终的史诗。人心是妄念、贪婪和图谋的混杂,是梦想的熔炉,是可耻意念的渊薮,也是诡诈的魔窟、欲望的战场。”雨果说的这句话,深深地道出了当时黑暗社会,人心叵测的局面。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有太多的社会底层人士像冉阿让一样流离失所,而当时雨果对于此情此景心里百感交集,才写了这部《悲惨世界》,他希望这里的殊多温暖的画面和情景能感动到那一个又一个施罪者和无情的法国统治者。当时有一堆人打着爱国的旗号,说雨果是叛国者,将他赶走出境。难道盲目的夸赞就是爱国吗?这只能成就“溺爱”。如果没有一个叫雨果的作家站出来指出这个正处叛逆期的孩子的错误,那又会是一个怎样恐怖的结果呢?雨果的作为不叫叛国,是一个所谓勇气的象征,一个真正实际意义上的热爱祖国。

雨果为法国甚至全人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罗曼·罗兰会说:“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雨果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雨果如此知名,我会告诉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多少无情统治者,多少无辜老百姓,多少无家可归的战士,面对这样的残暴的社会,大部分知识分子吓得不敢出声,一小部分偶尔写写几篇文章劝说,而又有几个像雨果这样痛斥黑暗社会的作品集,诗集出了一本又一本,即使受尽耻辱也仍然坚守立场;在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此时一位从来没有到过圆明园的作家站了出来举报了这次盗窃,这不仅是帮助中国人讨回公道,也是向全球人民陈述一个谁也不敢说的真相。

世界上不再有第二个雨果,但也必应将这种浪漫,这种精神,这种勇气铭记于心,还要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叫做 “雨果”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