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1100字

时间:2022-11-02 12:49:41 | 来源:啦啦作文网

老舍曽说过:“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确,再读全文,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无不吸引着我,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当时的社会全貌。

茶馆浓缩了旧社会,通过这个不大的横断面,我们可以看到那早已逝去的三个时代里的芸芸众生的种种活动:他们或浑浑噩噩,蝇营狗苟,为名为利,为非作歹;他们或忧国忧民,心怀大志,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理想,但又找错了出路与方向;也有人明哲保身,但求苟活,却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碰得鼻青脸肿……

每每读完这本书,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总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实说,他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正如文中所言:“有点自私,但心眼不坏。”他处事圆滑,可以打通三教九流的关系,在对待不同身份的茶客时,也能巧妙采用互不相同的应酬方式:或不屑一顾,或卑躬屈膝,又或善意相待;他善于经商,不得不承认,老舍笔下的三个时代总是向新的宾客发出新的颂扬,王掌柜却能紧跟时代潮流,他一辈子都在改革,永远向前看,不会拘泥于过去,是个名副其实的改革家。他虽然心眼很多,却从没有害过别人,他想尽一切办法,也只是为了活下去;他虽然没有向穷苦人民提供帮助,但他对难民有着同情:他希望看到一张不打仗的报纸,既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了千千万万底层老百姓。他是无奈的,机灵的,同时又是悲哀的。最后茶馆被政府利用,他上吊而死:“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这段发自肺腑的自白,正是对王利发坎坷命运的生动概括。

与王利发相比,老舍笔下的秦仲义笔墨虽不多,但一看到他,就会联想到戊戌变法后,中国许许多多的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他们都有着一颗报国之心,也有着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软弱性。他变卖祖业,开设工厂,财大气粗,心高气傲,他坚信自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坚信通过经济就能战胜洋人。可是最后,几十年的心血被国民党带走,他老年心如死灰,内心十分迷茫,发出了“有钱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千万别做好事”的感慨。

王利发、秦仲义在那个时代,思想都比较先进,超出了许多贫苦百姓和趋炎附势的小人,但最后的结局不免令人心痛。“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是那个时代的写照。我认为,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能说成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化世界,现实生活中却难以达到这份平衡:苦囚的岁月终会变成鲜活的枝丫,时代的悲哀终会成为历史的借鉴。老舍用朴实简单的对话道出了一个国家的悲哀,不仅是为了让我们看见“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更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不能再重蹈覆辙,不要再出现官僚腐败和欺压百姓的行为。我们需要的是像王利发那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改造创新的精神,像秦仲义那样一心为国的人。

“将,你完了。”这是茶馆棋的残局,也是那个时代的残局。处在21世纪的我,时而会想,以他们的才能和本领,如果生在当代,结局会不会不一样?他们会不会幸福?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背负国家的使命,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在将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关心国家安危的有心人,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贡献,珍惜当下,铭记历史,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