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籍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3-01-19 12:54:37 | 来源:啦啦作文网

著名书籍读后感800字5篇

我们去阅读名著会通过一些情节来让读者理解人们应该怎样去思考和理解人生哲学,从而去使得读者读后就会懂得很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著名书籍读后感8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著名书籍读后感800字篇1

鲁迅很善于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悲凉的氛围。文章运用了倒叙手法来叙述故事情节。开头便写了鲁镇新年送社爆竹的震耳欲聋。这里的景物描写预示着鲁镇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这与沦落为乞丐的祥林嫂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孤苦无依的死于祝福之夜的街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文章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处一个词“悲剧”,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无不都是为着这一个词而服务的。

对于“祝福”过程的详细描述说明了这一节日对鲁镇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鲁镇的每一丝空气,每一个地方都充斥着忙碌的气息,人人都在忙碌着,似乎不该有人无事可做。只除了祥林嫂。同时在这一习俗中也能看出男女地位的高低尊卑。每年为“祝福”作准备,女人们总是最忙碌的,她们干的也只是一些粗活,拜的只能是男人,因为女人拜祖先、拜福神是不吉利的,是对祖先的大不敬,由此可见当时女人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这似乎都在预示着主人公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的必然性。

小说通过表现人物性格中自私、冷漠的一面,来揭示祥林嫂所处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鲁四老爷、婆婆、大伯以及鲁镇其他的人也都表现出了对祥林嫂不幸遭遇的冷漠的一面。祥林嫂正是在封建宗法礼教制度枷锁的控制之下,在人们的漠视之中,在热闹的祝福之夜带着对鬼神的恐惧,孤独的走向她生命的终点。鲁迅通过对热闹的自然环境的渲染以及对冷漠的社会环境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形成的必然结果。

著名书籍读后感800字篇2

鲁迅先生的文章。一个听似很美的名字,却演绎着十分悲切的故事。

接触它时,才一年级。那是和奶奶一起看戏时接触到的。那时侯,坐在离台很远的地方,远远的只能模糊看到一个衣着佝偻的老太太提着一只篮子,在一户人家的门口徘徊抹泪,看样子好象是被人赶出来的。于是,便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怜悯。只是怜悯,没有别的感情。

过了很久,大约是三年级了吧,第二次在书本上看见了《祝福》的影子,那是哥哥的语文书。翻了看看,祥林嫂的身影在眼前晃。只有两种感觉:可怜。愤怒。觉得老了的祥林嫂特别可怜,既没了丈夫,又失了孩子,而且遭受人家的嘲讽,最后给逐走成乞丐——死了。至于那些人,太可恶,太坏,不仅不给予同情,还骂她、赶她,有没有道德?

这种感觉很快就忘了,直到今年看到全版《祝福》。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祥林嫂向人们诉说她的孩子却遭嘲讽的片段:“……她就只是反复地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难道,难道人们不能理解一个女人在丧夫之痛后得到的一个天大的喜讯——孩子,她几乎是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可是很不幸,上天又把礼物收了回去,她就一无所有了——丈夫没了,孩子没了,希望也没了。那么,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难道,连一点点回忆的时间都不能让她拥有么?那么这太残忍了。是的,他们没有经历过这种痛苦,就把它当作儿戏来耍。

“……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莱,只好自已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她命运多舛,一桩一桩的不幸就像一把又一把尖刀,插在她脆弱的心脏,使她终于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悲惨地死去。她在春天来到,又在春天死去,那封建的网一直一直照在她的头上,使她没有了春天,永远只能拥有毒热的夏天、忧伤的秋天和残酷的冬天。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她,几经抗争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被践踏、被愚弄、被鄙视,而最终被吞噬。我,最终——无语。

《祝福》的最后说:“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扫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我合上书。忽然间,我看见大片大片的阳光撒在书面上,祝福两字显得更加夺目、耀眼,似乎在为旧社会的女人默哀,为现在喜悦......

著名书籍读后感800字篇3

我不知为何要写下这篇读后感;我仿佛感觉鲁迅的那个年代已与我们渐行渐远;我想,是为了掩饰或说成弥补语文课上答不出“《祝福》之感”的问题的尴尬罢?抑或我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安慰——现在的我们,对于那个充满悲剧性的年代的人们已漠不关心了,国民的生死存亡愈加与我们不相干了,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呐喊”与“彷徨”已被周围浮躁、冷漠、自私的空气淹没了……

当然,现在是和平的年代,若是人人身上饱含民族危险感,像鲁迅那个年代的热血青年,以“救国救民,强国强民”为人生最高思想,是不现实的,为“杞人忧天”,留人以“虚假”的印象。而鲁迅的文章往往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罢,使灾难降临时,中国人能够团结起来,不重蹈曾经亡国作奴的覆辙呵。而鲁迅先生的文章依然保留到现在,更是有十篇小说、杂文、散文编入中小学生教材里面,仿佛意义也在此。

然而我要说的不只这些。

祥林嫂作为封建社会受压迫、玩虐的典型,把她的坚毅顽强比于个人的悲惨命运,让我感到无限的悲哀。我想:一个人的命运是靠自己争取的还是由周围的空气所决定的呢?诚然,这散发着恶臭的空气能麻痹人的心灵,回眸慨叹,原来的自己被空气包围,而现在的自己不为人满意,因为人变了,彻彻底底地变了,变得破烂不堪,乞食保命。可祥林嫂还是原来的祥林嫂,依然善良顽强,可她终究还是死了,孤独惨痛地死去。她像一只断了腿的啄木鸟,形单影只,活着只是为森林服务,死了掉在这林子枯死的树叶堆积发酵了的沼泽地里,不为人所知。可见,一个人的命运是与周围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的,受封建思想的剧毒,再是怎样的挣扎,义勇而顽强,终究逃不过孤独死去的悲惨命运。

而鲁迅先生善于写这悲剧;课上老师说,做他的文章的题,用些悲剧性的词句即能拿下大半分,稍加渲染可得满分。我对此点个赞。试问:倘写下喜剧性的人,结以美丽动人的尾,怎会唤起悲剧性的人,去拯救喜剧性的人、喜剧性的社会?

祥林嫂的悲剧迄今已绝迹了,我们难以从身边寻出它的影子,是源于我们的思想解放了,祖国发展了,人民民主了。我们确保不再有封建顽疾,这是时代的进步;这进步的背后,隐含着曾经的烙印。

著名书籍读后感800字篇4

我捧着鲁迅的《祝福》,本是为了放松消遣,读后却让我倍感压抑,心情如同这夜晚一般的凝重沉郁,几欲窒息。整篇文章旨在通过对祥林嫂的描写揭示封建制度的残酷性和对受害者精神上的摧残,把当时社会的黑暗,迂腐,愚昧,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小说展示了一个悲惨的女人——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她结婚后丈夫死了,伤心之中,她又被逼改嫁,然而平静生活不到三年,第二任丈夫又死了,甚至连儿子也被狼吃了。她不爱说话,只是时常与人诉说心中的苦:“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时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碗豆,叫我们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他就出去了。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

呢??”句句都那般真切,满怀一个母亲丧子的痛苦与悔恨,催人泪下。可是说多了,说久了,便引来了众人的厌烦和唾弃,而她却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安慰自己,让自己活下来,还苦命挣钱去买门槛为自己赎罪,可同时,许多人又拿她脸上的伤疤作趣。她变得胆怯,苍老,健忘,她在世上无依无靠,最终沦落成一名乞丐。她精神失措,充满

与亲人团聚的幻想,她对鲁迅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她在痛苦不解中死去??

鲁镇人对祥林嫂从喜欢到厌恶的感情充分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祥林嫂在鲁镇做过女工,可就因为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认为她是个极为不吉利的人,处处受歧视,最终带着满心的屈辱与伤害在新年来临前悲惨地死去了。她是会被社会中那只无情的,黑暗的手所杀害的。祥林嫂在生活中历尽了苦难,受尽了嘲讽。然而,祥林嫂的悲剧也与她自身的愚昧有关,她疑惑世上是否有鬼,她捐门槛给土地庙,当作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为的只是赎罪,一个根本算不上是罪的罪——结了两次婚。但她的愚昧中透着善良,不存有一丝杂念,她沉默少言,这都使她在世界上显得是那样不合群,遭人排斥。 祥林嫂的经历又不禁让我想了作者笔下另一位鲜活的人物,孔乙己。他们都是这个时代中那些小人物的缩影,没有人去关心他们具体的经历。记得文章中这样几句话“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甚至他们的死活也无人关心:--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令人悲叹。

合上书,我深深叹了口气,无奈,对祥林嫂的无奈,对那个时代的无奈;幸运,为自己的生活而感到幸运??

著名书籍读后感800字篇5

《祝福》鲁迅先生所写,鲁迅先生写出来的让我颇有感动,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那里面祥林嫂是有个悲惨的角色,祥林嫂结婚以后,没过多久,丈夫就给死了,她很是伤心,有被逼无奈改嫁了,那时改嫁很不好,因为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不光丈夫死了,儿子也死了,他被狼叼走了,祥林嫂真是悲痛欲绝了。

她现在也不爱说话,也没以前干活利索,但天天都给别人说“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每一句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每一句又充满了对儿子的怀念和愧疚感!

可是天天他都给别人说,别人已经都能背过了,乡亲们听的已经不厌其烦了,还有人拿他的伤疤来做趣,最终沦落到了一名乞丐,无依无靠,在别人高兴的时候,祥林嫂却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