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10篇

时间:2023-05-11 17:01:07 | 来源:啦啦作文网

2023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10篇)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怎么自拟?家乡,是最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高山白云,有鱼儿在水塘里欢快的游玩,还有野花野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1)

家乡“变形记”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一种约定仪式,于我而言,也是一次归心之旅,在与亲人的共话中,我知道家乡经历了一场“变形记”。“厕所革命”“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利民工程纷沓而至,“水清了、路通了、腰包鼓了”成为家乡“高频词”,家人们用心记录着这场“变形记”。

“告别泥泞小道,踏上柏油路,路越走越好”是侄子对家乡“变形记”的见证。去年,刚考上西北工业大学的侄子,在寒来暑往的求学路上见证了家乡道路的变迁。泥泞破碎通往学校的土路,他曾用脚板丈量过。上了初中,土路铺成了砂石路,求学之路的出行方式变成了骑自行车,但由于路面不平,修补轮胎成为家常便饭。现在,路已经从小土路、砂石路,变成了柏油路。而从这条路走出的他,从一个乡下的毛头小子,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学生党员,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致富手段多了,只要踏实肯干,生活就会越来越好”是叔叔在家乡“变形记”的收获。2021年,叔叔在村“两委”大力支持下,通过承包村集体鱼塘,成立了打鱼村集体经济水产养殖合作社,从“头顶烈日,脚踩‘火盆’”的工地钢筋工转型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参加养殖技术培训、交流养殖经营经验、共享销售渠道让叔叔的钱包逐渐鼓起来了。去年,光是卖鱼收入就为叔叔增收了10万余元,谈起未来的规划,打造集“养殖、休闲、养生”功能为一体的农家基地是叔叔心中下一个目标。

“村容村貌大变样,幸福感写在大家脸上”是我对家乡“变形记”的解读。垃圾乱堆乱放、污水横流、尘土飞扬……曾几何时,这一幕幕是我家乡的“真实写照”。去年,镇上决定开展“美丽乡村”行动,村“两委”整合村民的意见,实施了垃圾治理、道路硬化、卫生厕所建设等项目,彻底改变村里“羊肠道、不通车”“环境脏乱差”的落后现象,新建的休闲健身广场、农家书屋,让村民有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村子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2)

“小家”与“家乡”的变化

2023年,是我离开家乡的第三年,伴随着时间的洗礼,我由“年少不知愁滋味”的稚童变成了急切盼望回家乡团聚的游子。近年来,乡村振兴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小镇的产业体系变得越发成熟、完善,记忆里的家乡也随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变成了全新的模样,不知不觉间,我的“小家”也发生了变化。

交通、就业,道路都更加宽阔

我的家乡在合川区三汇镇,她是一个传统工业镇,在20世纪依靠着自然资源的丰富快速完成了场镇建设,但受限于离合川城区较远的缘故,场镇周边的交通网相对薄弱。现如今,随着高速道路的开通,到达城区只需要四十分钟,泥泞与狭窄的村级公路也变成了汽车能够对向行驶的便民路、产业路。

随着“两山论”的提出,家乡开始了产业转型,单一的产业体系变得丰富起来,这既得益于之前的工业发展经验,更得益于交通网的畅通,各行各业的工厂来到场镇规划的工业园区进行“落户”,三汇镇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人员也回到了家乡,丰富的产业体系为他们提供了更宽的就业渠道。

亲人、工作地点,距离都更加邻近

舅舅一家常年在外地务工,因为千里之隔,平时与老家的亲戚朋友少有交集,只有在春节欢庆时,才能相聚在一张饭桌上讨论着这一年的收获。现在,伴随着小镇工业园区的发展,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舅舅一家也回到了家乡工作,每周都会来我家做客,而我每次休假回家时也都能看到他们熟悉的面孔。

小时候,舅舅一家待到大年初五的时候,就得马不停蹄地离开家乡前往外地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一千多公里的距离需要通过多次转运,每年的长途跋涉对于年纪不断增长的舅舅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舅舅回到家乡后,以他所擅长的驾驶技术成为了一名网上买菜APP的乡镇片区驾驶员,每天仅需要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达他现在工作的地点。

人与家乡、家乡与城区,联系都更加紧密

舅舅是一个比较内向且不善言辞的人,在对待我们这些家中晚辈时,他几乎永远都是板着一张脸,但在我的这次回乡期间,舅舅时常把笑容挂在脸上,话也越发变得多了起来,原来是他加入了镇上组织成立的歌舞队,在里面负责二胡演奏,在工作之余常常与朋友一起去到敬老院与村活动中心进行表演。

伴随着合川区高速网的不断延伸,三汇镇与周边乡镇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合川区2035年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中,家乡成为了东部华蓥山区小城镇群的中心乡镇,这既确定了其发展定位,也整合了周边乡镇优势促进片区的联片协同,为合川区的长远发展,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融圈贡献出自己的小镇力量。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3)

“三种视角”看家乡大变化

身为青年党员的我们正下乡蹲苗成长、身处在基层第一线,了解着当地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参与并见证着当地的发展建设,有很多切身体会想说一说。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从“一人家”看家乡的大变化。村里一户人家的改变是家乡变化的一个缩影,而让我感受最真切的莫过于我家的变化。2019年毕业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以前是别人照顾咱们家,现在变成了你去帮助其他人,一定要好好地做这个工作,要不是精准扶贫政策,单靠我和你妈这双手是供不了你读大学的。”这是父母当时对我说的话。那年政府把我们家列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读大学时申报雨露计划,精准帮扶的好政策,党的关怀无声浸润着我的心田,更加坚定我用知识改变未来、改变命运的信念。以前是寄住在别人屋檐下,在党的扶贫政策下,我们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就医方面有了新农合,告别“因病致贫”“不敢病”的日子,父母说现在的好生活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这些脱贫致富的人家越来越多,村里人跨进了好时代,圆了“脱贫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一条路”看家乡的大变化。以前村口的路是一条坑坑洼洼、两旁杂草丛生的公路,它连通了村里与外面的世界,承载了村里人的生活和梦想。如今的变化,平整宽敞的水泥路代替了狭窄泥泞的泥巴路,两旁敞亮的太阳能路灯代替了萋萋杂草,村里实现了“点亮百姓门前灯,铺平群众回家路。”以前靠种植自家“一亩三分地”的金桔、甘蔗等农特产品拿到潭头街市场卖,经过“山路十八弯”的山路,一天下来费心费力还挣不到钱,现在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对口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上门收购农户滞销农产品,农户心里暖暖的。以前只有集市日才有车出街,早起才有车坐,尽管不方便,丝毫不影响大家赶街日的心情,如今,建好农村路,有的农户买起了私家车,家家户户院内地面已用水泥浇筑,私家车停在院子里。村里的公路不但改变了全村人的交通出行环境,还变成了新农村振兴路。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从“一块田”看家乡的大变化。以前的农村,原本靠天吃饭、产业结构单调、群众收益偏低。党的__以来,国家的各种扶农助农政策在农村“一块田”上落地生根。村里陆续来了一群有知识、懂技术的“领头雁”,挖掘本地的优势资源,利用荒田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引进广西农科院、柳州农科院等科研资源的技术提供与服务保障,委托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融安县盛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米厂完成大米加工、打包等工序,推行“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采取“订单式”种植,打造全产业链“潭头大米”,有效促进农民受益。村里迎来了“大产业”,以前的荒田变成了今天的“金山银山”。如今,田里种植的经济作物成了“致富果”,为当地的群众铺就了一条宽阔的“致富路”。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4)

十年致敬为家乡奋斗的你们

时光就像一阵风,吹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也吹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十年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它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数字,在文人墨客笔下是一份值得回忆的过往;它是儿时仰望满天繁星的夜空,对着一弯清冷的月许下的期盼和未来;而对我的家乡,一个处于四川、云南交界的小县城而言,却是一段令人不可忽视的巨大发展进程。在十年间,不断变化的家乡让我看到无数家乡的奋斗者,他们踏星辰而去,他们携日月而归,他们以新生无畏和朝气蓬勃,为无数在外的游子把家园建设得更好、把“乡愁”守得更牢,让那股萦绕在心底的“乡愁”化为看得见的“乡愁”,吸引着一个个“倦鸟”归巢,引来无数“凤凰”在此歇脚。

致敬你们,是你们肩扛责任,让天更蓝、山更绿,让“乡愁”化作抬眼看得见青山。十年来,无数青年才俊为追寻知识和智慧之光从家乡走出,又有无数学子学成归来,怀着赤诚之心投身于家乡建设,在岁月的轮转和角色的变换中,他们扛起责任,始终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印象中乡村“脏乱差”的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仍记得十年前,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到处是大部分裸露的荒山、荒地,干枯的杂草和枯树,以至于一点火星就可以引发一场森林大火。十年来,无数的就业创业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满怀欣喜在家门口就业,站在祖屋门前,可以看到远处郁郁葱葱的青山倒映在一片片农田中,泥泞小路被宽阔平整的大道取代,道路旁的太阳能路灯衬托着远处的青山恍若一位忠实的守护者,在岁月变化、昼夜交替中,总是默默地守护着乡亲们。

致敬你们,是你们牢记义务,让水更清、心更齐,让“乡愁”化作垂眸望得见绿水。仍记得每年冬季无数红嘴鸥的到来,总是会让我的朋友圈被刷屏。十年来,随着家乡水质的不断改善、环境的变好,让我也有幸见识到了一群群远道而来的红嘴鸥或在河边浅滩栖息,或在河面上空盘旋,或在河畔水草处觅食。十年来,我国关于生态保护的谋篇布局更加完善,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很多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家乡的蓝天白云前所未有的迷人,无论大小河流黑臭水体基本不见,因着清澈的水,许多越冬候鸟不断光顾,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图景正在生动地展现着。岁月侵蚀,河边的石头被流水冲刷得圆滑光亮,也让水质变得越来越好,除了红嘴鸥,还有白眼潜鸭、赤膀鸭、鸳鸯等10多种越冬候鸟到我的家乡来过冬。水里摇曳游动的鱼儿,轻轻地游到河边,将在外游子的思乡慢慢沉在河底,化为无限拼搏的动力。

致敬你们,是你们满怀信心,让梦更近、家更强,让“乡愁”化作远眺瞅得见喜乐。党的__以来,无数在家乡奋斗的他们牢记初心使命、牢记殷殷嘱托,随着时代的节拍,一步一个脚印迈出坚实步伐。随着文体娱乐设施的不断增加,“空巢老人”可以在社区活动,而不是拘泥在屋前落寞地盼着儿孙归来;“留守儿童”也有村社干部和支教志愿者进行学业指导,而不是迷茫自卑又敏感地在村里乱闯乱撞。无论是上门就医,还是包村到户,十年来,家乡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忘记以人民为宗旨的初心使命,而是真正让留守儿童幼有所学、幼有所乐,让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全社会的关心关注下,这个小县城正以自身的绵薄之力交出一份份属于家乡人民的中国梦答卷,这份答卷中,青年人可以放手追梦、中老年得以安心圆梦、少年们正在奋力绘就新的梦。

昨日辉煌的来时路,见证了家乡非凡十年的不平凡历史,更让我们所有在外的游子、在家的奋斗者为之惊喜、为之骄傲,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又一个的十年,将会见证一个又一个新的未来,属于家乡人民自己的美好未来。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5)

规划家乡要打好“组合拳”

共产党员网开展了“我把回乡见闻说与你听”征集活动,号召作者们以党员的视角,看村里的年味、乡里的生活,一起感受磅礴向上、烟火升腾里的中国,开启2023新的篇章。笔者认为,返乡干部要在返乡过程中发现家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带着感情和温度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打好“引进来”和“走出去”这套“组合拳”,从而推动家乡持续健康发展。

情系桑梓,返乡干部要带着“乡土情”规划家乡。今年返乡后,我发现村里有了年轻干部,村委中的年轻力量再逐渐增多,越来越向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他们当中很多都是返乡的年轻干部。正因为当地年轻干部熟悉家乡发展、了解家乡文化、熟知乡土人情,会讲“土语”“土话”“家乡话”,有家乡情结等天然优势。因此,返乡干部要怀有“乌鸦反哺”的心态,常怀一颗“赤子之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把先进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作风带回村里,在工作中真心实意、务实求变,真正融入到群众当中,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掌握群众诉求,带领家乡党员干部形成合力,推动家乡可持续健康发展。

他山之攻,返乡干部要善用“引进来”规划家乡。今年返乡后,和村内干部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发现他们在家乡规划和发展上的眼界和视野存在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发展变化。因此,返乡干部在规划家乡时,既要结合家乡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政策、文化水平高等优势,更要善于借鉴“他山之石”,把自身在多个工作岗位、多个工作领域的丰富工作经验实践到家乡发展规划中,将开阔的眼界、特色做法、宝贵经验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策,帮助村干部冲破思想桎梏、打开工作思路、提供措施方案,切实解决基层“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

打造品牌,返乡干部要致力“走出去”规划家乡。今年返乡后,我发现村内有很多特色产业没有被挖掘出来,导致家乡很多特色被“埋没”,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作用。返乡干部规划家乡既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更要俯下身去、沉下心去,真抓实干、敢想敢试,对家乡实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分析制约发展因素,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禀赋,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找准发展着力点,努力打造本地特色品牌,要避免同质化,拒绝“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照猫画虎”;同时,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着力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在为家乡出谋划策中践行初心使命,助力家乡走上村美民富的振兴之路。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6)

回到家乡的这三年

从高铁换乘到汽车,再从汽车换乘到公交车,穿过盘山公路,然后坐上三轮蹦蹦,就到达了我的家乡,一个小山坳里的村庄。我仍记得,三年前,我独自背着行囊到家乡报到,从那天开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从一句远大理想变成生动实践。时光荏苒,三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抬头望向窗外,不禁让我回忆起这三年来的点滴,从融入、到扎根、再到热爱,我在这1095个日夜里践行着初心使命。

像“离离原上草”一般,融入基层,顽强生长。初入基层,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家乡的风土人情,陌生的是基层的工作模式。我对基层“007”制工作时间感到陌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待命。在凌晨转移受灾群众,我们义不容辞,冲在前面;在深夜抢扑山火,我们毫不犹豫,闻令即动;我对基层“流动办公”的工作地点感到陌生,政策宣传时村组道路就是我们的办公地点;人居环境整治时,农户家中就是我们的办公地点;助农服务时,田间地头就是我们的办公地点。我对基层“大包大揽”的服务范畴感到陌生,助企招工是我们的服务内容,医疗宣传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乡风文明是我们的服务内容……当我将别扭的普通话转换为家乡话的时候,当群众对我的称呼从“程主任”变成“小程”的时候,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我已经成为这里的一分子了,融入基层,只需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

像“墙角数枝梅”一般,扎根基层,向下延伸。基层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林深树茂凝聚着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求、群众的渴求,前路漫漫充满了摸索的坎坷、推动的曲折、落实的阵痛,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唯有撑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唯有奋斗不止方能冲出重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举步维艰,面对群众__,我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面对政策宣传,我没有新颖吸睛的宣讲模式,面对材料撰写,我没有才华横溢的写作本领,我战战兢兢,恐不能胜任担负的岗位,不能为家乡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唯有奋斗,才能克服“本领恐慌”,才能战胜“畏难情绪”,才能掐灭“漂浮思想”。我学着前辈的样子,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身边,喝一杯老乡泡的茶,聊一聊家长里短,慢慢地学会了“群众经验”;我借鉴先进县区工作思路,结合本地特色,善用“土言土语”、善站“群众立场”、善思“学用结合”,慢慢地领悟了“基层法宝”。当我与群众站在一起的时候,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基层赋予我的力量,扎根基层,只需要一颗奋斗向前的决心。

像“亭亭山上松”一般,热爱基层,四季常青。光阴如斯,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基层太苦,就像悬崖峭壁,虽有攀登的愿望,却总缺少一些勇气。很多基层年轻干部,怀揣着一腔报国理想来到基层,却都被现实打败,这导致大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也有人把基层当作跳板,来到基层只为“镀金”,身在基层却“背对”基层。唯有热爱,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能扶摇直上,才能浮舟沧海立马昆仑。我们要热爱基层的百姓,切实履行群众路线,以拳拳之心践濯濯之行,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梦想,扎根基层,时刻与群众站在一起、干到一块;我们要热爱基层的土地,建设美好家乡,留住浓浓乡愁,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保护家乡的蓝天碧水;我们更要热爱基层的工作,克服困难,迈开步子,将小基层变为展现能力的大舞台,将身边事办成利民惠民的千秋业。当我对基层付出真心投入热爱,我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热爱基层,只需要一颗无私奉献的恒心。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7)

做一束“麦苗” 为春天家乡小镇积分添彩

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转眼到了小麦蓄力生长的关键期春分时节。每天走在家乡小镇整洁的街道上,引发了笔者的“春分”情思:做一束知奋起、不等闲、铭恩情的“麦苗”,为家乡喜人的发展、政策的落地、环境的变化、乡亲的幸福,以及小镇奋斗拼搏故事、安居乐业景象久久感动着,在家乡眼前的“丰景”和“图话”中思考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家乡的“春天”多“积分”增添光彩。

做一束春分知奋起的“麦苗”,紧紧跟随温暖的春风,为易地搬迁群众的春天“积分”添彩。“易地搬迁显真情,精准扶贫感党恩。”2017年,家乡小镇174户易地搬迁户喜迁新居,就近入学、就近就医、就近就业的功能设施和后续服务一应俱全,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平水里文化广场的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绿荫小道、潺潺小溪,以及西坪社区幸福院、春风小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培训学习、技术指导、治安巡逻、家教服务、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研学基地,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实惠和舒适,提升了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广场边雕刻的西坪历史文化名人墙和西坪名士铜像群,给搬迁户、社区居民甚至全镇人民带来文化的自信、历史的自豪、灵魂的享受和精神的大餐。在安置小区党支部和工会办公室,我们看到了一副春联:“乡村振兴前景催人奋进,脱贫攻坚成就鼓舞人心。”去年,笔者曾根据西坪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的幸福日子和西坪社区的文明治理、志愿服务、就业指导,写了一篇《幸福院里的幸福时光》激励斗志。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温暖的春风中,我们当做一束春分知奋起的“麦苗”,立足实际、再接再厉、为民造福。

做一束春分不等闲的“麦苗”,静静沐浴如意的春风,为环卫工人之家的春天“积分”添彩。“春到福到吉祥到,家和人和万事和。”家乡小镇易地搬迁安置点一户黄姓人家,2017年搬到这里后,镇扶贫办为其解决了环卫工人夫妻(一人残疾)二人公益岗位,孩子正在读大三。今年春节,在镇工会、妇联、综治办、综合执法大队、科技文化中心、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和统战办联合开展的“文化进万家·春节送春联”活动中,干部志愿者们亲自为她家送去了春联张贴在门上。主人在感激之余,说通过每月都能按时到位的环卫工资,加上自己就近务工,在镇上的辣椒种植基地和烤烟示范基地挣钱,为高粱种植大户移栽苗,孩子大学的学费及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都不愁。家庭和睦、团结互助和相互支持是家庭的精神支柱,孩子很懂事,很孝顺,很节俭,很勤奋,很自觉,去年还获得了大学的奖学金,孩子前几天还来电话说他毕业后准备考研。“党和政府帮扶我,我当奋起惜秒阴。”我和主人家攀谈起来,谈笑风生。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如意的春风中,我们当做一束春分不等闲的“麦苗”,心系人民、引领发展、不负韶华,为春天“积分”添彩。

做一束春分铭恩情的“麦苗”,深深沉醉希望的春风,为家乡教育文化的春天“积分”添彩。“千年学风乐盛世,百代文脉庆长春。”春风化雨雨润物,政策归心心更欢。家乡的辣椒喜获丰收,家乡的产业带动发展,家乡的环境得到改变,家乡的脱贫得到巩固、拓展和深化,家乡的教育文化公益组织对许多的读书之家实施了源源不断的鼓励和帮助。“万里龙腾抒壮志,千山虎啸跃鹏程。”我看见集镇一家“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的门店,主人正在店里修理群众送来的旋耕机。自从西坪进士之乡教育文化促进会2019年3月启动以来,200余位热心乡友乡贤成为会员,集资200余万元,连续四年资助奖励本土户籍的公派留学生、研究生、一类本科大学生和特别学优困难家庭共计400余人,旋耕机修理门店的两个孩子也先后获资助。“人文西坪如画风景皆因俊才添锦绣,进士之乡暖心教育总把深情驻人间。”贴在西坪中学大门的这副春联激励着家乡的学子们感恩家乡、感恩祖国,感恩时代、感恩人民,早日成才、回报社会。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醉人的春风中,我们当做一束春分铭恩情的“麦苗”,心怀感恩、爱岗敬业、守正创新,加入公益队伍。

“春雷响,万物长。”在激荡的春雷声、催人的号角声和润物的春雨声中,我们要做一束知奋起、不等闲、铭恩情的“麦苗”为家乡小镇的春天“积分”,发扬为民的政风、盛行的学风、尚学的文风、和睦的乡风和淳朴的民风,在“加强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中凝聚合力,以梦为马、奋楫扬帆、干群同心、踔厉奋发、励精图治,交出人民满意的“赶考”卷,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谱写多彩的时代新篇。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8)

我的“彩色”家乡

小学的时候,就读过余光中的《乡愁》,但是直到长大以后离开家乡,来到外地打拼,才真正读懂了那种绵延惆怅的思念。我们从家乡走向世界各处,但是最温暖的路依旧是回乡的路,忙碌工作了一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回乡过年。趁着春节假期的时间,我好好地看了看家乡山河,和家人聊了聊家乡变化,才惊觉于家乡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在不经意间从一个普通的中部小城逐渐成长为色彩夺目的大城市。

红色展馆——唱响爱国主义赞歌

初一早上,渡江战役纪念馆不仅“不打烊”,还把浓浓的新春祝福融入福运满满的文化活动中。“渡江送情报”迷宫闯关游戏、“红色江南:长三角__纪念地巡礼”展览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不少小朋友站在展台前聚精会神地聆听工作人员讲解红色故事、介绍历史人物。一个纪念馆就是一处精神高地,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展陈的一件件文物,既是渡江战役的历史见证,又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纪念馆通过声光电结合的方式,寓教于乐的手段,潜移默化地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红色基因,担当起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者、引领者的责任。

绿色茶叶——铺陈乡村振兴画卷

饭毕午后,泡上一壶茶,与家人闲坐细品,话话家常,是春节家中一道常见的“风景线”。中国的茶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神农时代就有神农吃茶的传说,合肥人也多有饮茶的习惯。茶叶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口腹之欲”,也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合肥属于江南茶区,有部分低山丘陵地貌,土壤为酸性黄棕壤,通透性好,适宜种植茶叶,绿茶产量极高。庐江县将茶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重点扶持,鼓励农民种植名优绿茶“白云春毫”,茶叶年产值近3亿元,上万户茶农依靠茶叶增收致富。每年四月当地还会特别举办白云春毫文化旅游节,吸引各方来客共品好茶,推举本地茶叶走向世界。

蓝色巢湖——擘画生态文明蓝图

午觉醒来,想着春节假期总宅在家中未免无趣,趁着阳光正好,便和家人驱车来到巢湖岸边游玩。阳光照射下,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风光正好。今年是巢湖全面实施全域十年禁渔的第三年,往日沿湖岸线叫卖鱼虾的小贩早已不见踪影,“湖中不捕,市场不卖,群众不吃”如今已成为当地常态。当地渔民或流转土地搞起了种植,或“洗脚上岸”当上了护渔员,纷纷转换身份过上新生活。经过多年持续治理,巢湖平均水质明显提高,蓝藻、水华发生频率持续下降,湖道旁腥臭难闻的空气和泥泞脏污的水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怡人的湖风和碧蓝澄澈的湖水。

银色太阳——撰写城市发展新篇

晚餐桌上,聊起合肥近些年来的发展,绕不开的必然是科技成就。合肥的小朋友们都知道,西郊的科学岛上有个“人造太阳”,不同于天上金灿灿的太阳,“人造太阳”是个银色的大家伙,它的全名是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是核聚变能源研究的重要实验装置,实现了“1.2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101秒”这一创造世界纪录的重大突破,向核聚变能源应用不断迈进。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合肥力量持续闪耀,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创造出一个个重大创新成果捷报频传的高光时刻,以科技创新加速驱动城市发展,打造好“科创名城”这张名片,让合肥人自豪、令世界瞩目。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9)

争做规划家乡的“扬帆手”

共产党员网开展了“我把回乡见闻说与你听”作品征集活动,号召广大作者们以党员的视角,看村里的年味、乡里的生活,一起感受磅礴向上、烟火升腾里的中国,开启2023新的篇章。笔者认为,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回乡过程中感悟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在规划家乡方面争做“扬帆手”、找准“方向标”,确保振兴乡村之“帆”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中迎风招展。

以建强村党组织为出发点,扬好“思想建设之帆”。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今年返乡后,我发现村里的体育设施焕然一新,村民们十分享受村级组织的各项文娱活动,能够明显感受到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更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作为返乡的党员干部,我深刻感受到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家乡规划的工作重点,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先进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作风带回村里,主动融入村“两委”班子,通过谈心谈话、走访座谈等方式,把“两委”干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要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中充分建言献策,助力推进__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农村党员的能力素质。

以推进产业发展为突破点,扬好“务实干事之帆”。产业兴旺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今年返乡后,我发现村民们都骑上了电动车,甚至很多村民买了小轿车,生活越来越红火。作为返乡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了解家乡风土、熟知故乡文化的优势,立足家乡的实际状况,充分整合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科学编制规划;同时,要以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导向,帮助和引导农村集体领办、创办、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乡村产业发展“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业集中带动,项目集中引领,全方位推动家乡产业发展,集体共同富裕。

以强化为民服务为落脚点,扬好“爱民情怀之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做好民生工作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今年返乡后,我发现村内的路面硬化了、村内的路灯加装了……作为返乡的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主动沉下去、实起来,靠前服务、真诚服务,当好村庄规划编制的“助推器”,明确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质量,优化产业格局,增强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品牌效益,帮助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家乡规划建设贡献力量;同时,要以改善村容村貌,优化群众居住环境为目标,不断增加百姓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用真心、真情、真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发展。

我的家乡我来赞主题征文题目(篇10)

梦家乡竹 思脚下路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近几日,家乡的竹子总是频繁入梦。来到北方城市参加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很少见到成片的竹林。那亭亭玉立的身姿,青翠欲滴的神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家乡的竹,寸寸扎根、节节强干,枝枝傲骨、片片青翠,竿竿成材、棵棵捐躯,令我魂牵梦绕,也教会我扎根奉献“第二故乡”。

寸寸扎根、节节强干,夯实理想信念之基。竹子的根系极其顽强,纵向往土壤或岩石深层寸寸扎根,横向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盘连,经过漫长的扎根蓄力,破土后迎来爆发式生长,一节一节,坚韧挺拔,弯而不屈。犹记得小时候跟着奶奶上山挖竹笋,即使连根挖起来,残留的根系来年还能生出新笋,长成新竹。这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坚定深深激励着我。劝君更添竹根志,踏破征途万重关。作为青年干部,亦要向下扎根、厚植热土,汲取养分、强健自身,在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中不断补精神之钙、培思想之源、固信仰之基。

枝枝傲骨、片片青翠,永葆清正廉洁本色。“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不开花、枝枝傲骨,清淡高雅、一尘不染,不图华丽,不求虚名。“酷暑生清阴,严寒葆翠色。”寒来暑往、片片青翠,不惧风霜、甘于孤寂,心无杂念、“青”之本色。青年干部在工作中,亦要坚守本职岗位,勤恳为民、不图虚名,恪守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清”之本色,守住“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底线,如“劲竹”一般“任尔东西南北风”,做到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念法纪之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到造福人民上。

竿竿成材、棵棵捐躯,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子不仅是中华气节的象征,而且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全身都是宝。“胸怀天地宽,大爱本无疆。”竹子奉献了自己的一身,作为青年干部,要养成竹系品格,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干部要以不计个人得失、甘愿无私奉献的付出,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自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全力以赴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让青春在平凡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细品家乡的竹,深思脚下的路,在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中融入“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