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的换算9篇

时间:2023-06-20 08:31:04 | 来源:啦啦作文网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长度单位的换算》,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长度单位”教案 篇一

一、复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长度。

3、会估量物体长度。

4、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5、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二、复习重难点

1、用刻度尺正确量物体长度。

2、米和厘米的换算。

3、画规定线段的长度。

4、认识直角和画直角。

5、普通角和直角的符号表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若干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设疑激趣

师:昨天,我看到一篇三年级小朋友的作文,觉得非常好玩,今天带来想念给你们听一听,想不想听呢?

(生:想)

星期六的早晨,我和妈妈乘车去新华书店。车开了6厘米的路程,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了下来。下车后,我和妈妈往前走了大约10厘米,终于到新华书店。新华书店的书可真多啊!书店四周全是2厘米高的书架。我踮起脚尖比了比,书架比我还高出不少呢!我在书架上选了一本《优秀作文》,这本书有2米长、14厘米宽、2米厚。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是我学习的好帮手!

师:听完这位小朋友的作文,我发现有很多人都在笑呢!说说你为什么发笑。

生:作文里长度单位用错了。

师:哪些地方错了,你能指出来吗?

生:。.。.。.

师:你打算怎样帮这位小朋友修改下作文

生:。.。.。.

2、复习要点

师:看来这位小朋友一定是在二年级的时候长度单位这一单元知识没学好,所以闹出这么多笑话。

师:如果他想请你帮他补补课,你还想告诉他哪些关于长度的知识?

①长度单位有哪些?

②米和厘米的关系是怎样的?

③怎样用尺子量物体长度?

④你身体哪个部位长度大约是1米?哪个部位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⑤谁可以量出长度?

3、巩固练习(奖励五角星)

⑴测量起点不是零刻度的物体长度

⑵填上合适的单位

⑶判断哪些是线段,并量出线段长度

⑷估长度(一个参照,教案《10公开课教案》。估其他)

4、角的初步认识(导入)

师:看到他们手中的奖品——五角星,你们有没有想起我们不久前学的另外一个知识?

生:角

师:你们是说,这个就是角呢?还是说这里面有角?

生:是图形,这里面有角。

师:那什么是角呢?(角有什么特点?)

生:1个顶点2条边(2条边不能弯曲)

分类:(课件)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并说说理由。

(小组交流)

(指明汇报)

分两类:角和不是角(理由:角是由1个顶点两条边组成)(隐去不是角的)将角从大到小排一排。

生:③①⑤

师: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生:可以先和直角比,再进行排列(可以直接按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排)

师:③号图这么小,为什么说他最大呢?

生:2条边叉开的大;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出示1图变化图

师:这两个角哪个大?(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画画角吧。先画一个直角,再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最后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点评学生画的)特别强调直角符号、一般角的符号

师:要知道到底是不是直角,可以怎么办?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师:刚才的5号角谁来帮我验证一下。

(指名上来摆动作)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再看另一边是否对齐。

师:用同样的方法检查自己画的直角,错了的修改。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画角,关于角还有什么我们还没讨论到?

生:数角。

师:数角最可靠的办法是什么?

生:用铅笔数。

“长度单位”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练习三十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长度单位间换算与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通过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解答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做练习三十的第11题。让学生做在书上。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2题。

这题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对比练习,做题前,让学生分清面积单位还是长度单位。

㈠500厘米=()分米是怎样推想的?

㈡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是怎样推想的?

㈢为什么500厘米=50分米,500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2、做练习三十的第13题。

先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三十的第14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有关计算面积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粉刷这面墙壁,实际上粉刷的是哪一部分?

②这部分的面积怎样计算?

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的第15题。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画,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画法板书出来。

“长度单位”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1、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

2、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

3、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参与活动,探索交流。

(一)教学例8。

1、教师谈话:欢迎大家来到动物王国,这里有几种动物,你觉得哪种动物最高?

2、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在哪里见过?

3、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比,谁高?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

4、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我给大家提个问题:长颈鹿的高度是5厘米还是5米?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5、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5厘米就只有这么长,长颈鹿不可能这么矮,所以是5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长颈鹿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长颈鹿的这个高度,所以长颈鹿应该是5米高。4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5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长颈鹿的高度应该是5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练习,巩固新知。

1、问:学校的旗杆高是13厘米还是13米?

2、同桌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1、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讨论。

2、辨析题。

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猜一猜。四人小组讨论,小军的身高是多少?

四、拓展提升,自主盘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13厘米13米

铅笔旗杆

比较短、小比较长、高

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通常用米作单位

“长度单位”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每组1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

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教师:请大家看教科书第62页的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

二、探索新知

1、1米的概念

教师:每组有1把米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请小组内同学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长。)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实际长度。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教室里门的宽度约1米、日光灯管的长度约是1米、我的身高约是1米、老师课桌的长度约是1米。)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1米有多长(举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呢?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人的身高,量门、窗的长、宽,量树木的高、楼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单位。

教师:对,量这些比较长(高)的物体或距离,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2、教学例1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并且把测得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待会儿我们再交流。学生测量,记录。

教师: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测得的结果是多少。

各小组交流测得的黑板的长和宽的米数及测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

(2)用米尺紧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

(3)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到黑板的长和宽。

黑板的长约3米,宽约1米。

三、巩固练习

1、教学第64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下面我们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请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样测量身高?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请被测量的同学站直,用卷尺从他的脚后跟到头顶进行测量。请被测量的同学靠墙站直,用一本书平压头顶触到墙作好记号,再用米尺测量墙的这个高度就是同学的身高。测量时被测量的同学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从尺子的零刻度算起。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参与。

教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从填好的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教学课堂活动第2题

请你找出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学生量后再告诉同学或老师,看你估计得对不对。

四、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第2题学生填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五、反思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篇五

教学目标

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米=100厘米。

师: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同学们能不能准确地测定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教材第7页例8。

教师谈话:(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

方法一:排除法,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画)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矮,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

师: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

(课件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

(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长,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3.做一做。

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

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引导:60米是多长?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长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

让学生自己估算,篮球场的长是28米。

4.估一估,量一量。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了确定长度单位。

四、作业设计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8题。

3.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五、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教后反思

学生初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很容易把这两种概念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长度概念上的混淆,学生在描述物体的长度时一味追求用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而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较弱。因此,本节课重点在策略的研究上,通过经历观察、感知、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长度单位的换算 篇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68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3、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7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将纸条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量一下纸条的长度是几厘米。对量得不正确的加以指导。

教师:这张纸条的长是 7厘米,如果改用毫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板书:7厘米=(70)毫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想的?(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各抒己见。)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的。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2.教学例4。

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写字台的高度是多少厘米,然后合上书。

教师:这个写字台高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启发学生想出: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是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教师还要说明: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七的第3、4题。

1.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第4题,教师巡视,重点观察第2小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应该怎样做。使学生知道:只有相同长度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如果有时间,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该题答案是: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长70毫米(40+40-5-5=70),三个铁环连在一起长100毫米(40+40+40-5-5-5-5=100)。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篇七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篇八

1、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但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爱搞小动作,需要及时提醒和引导。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哪些体育活动?为什么?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大家要多参加。

2、出示图片,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跳绳和拔河要用到什么?这两根绳子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3、出示图片,你能给图上的这些线分一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

4、你能把弯弯的线变直吗?

活动2【讲授】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把弯线变直。师指出,拉直的这段线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2、观察线段图,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汇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4、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线段,举例,学生找线段。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一张长方形白纸上你能找到几条线段?你能再变出一条吗?学生折纸,师说明折痕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同桌比较折出的线段,发现什么不同吗?得出结论:线段有长短。

2、线段可以测量吗?怎样测量?学生说测量方法。

3、出示一横一竖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通过测量发现同样长。

4、测量书中第五页三条线段的长度。汇报,订正。

5、总结线段的三个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活动4【练习】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2、连接两点能画出几条线段?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三个点呢?完成书第五页做一做的第二题,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四个点呢?两种方法不遗漏。一种是从外到内,一种是从一点出发。按照这两种方法完成五个点,每两个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线段,是什么图形。

3、小明要去小红家,有四条路,请同学们帮小明找最近的那条路。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挑的路是最近的呢 m.haozuowen.net ?

4、消防员接到任务是怎么样迅速到达的?房间的管子是直的,滑下来可以节省时间。

思想教育:他们的工作很辛苦,我们应该尊敬他们。

5、为什么乘坐电梯?因为电梯的运动轨迹是直的,省时省力。安全教育:乘坐电梯时要注意安全。

活动5【测试】及时反馈,发展思维。

1、填空:线段是( )的,有( )个端点,( )量出长度。

2、选择:下面哪些是线段?

3、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6【作业】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数学书第九页第6题,第7题。

“长度单位”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二、测量统一长度

1、(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

(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2、分组汇报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6、小结: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三、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

汇报测量结果

四、练习

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

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做一做第3题:

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

五、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六、安排作业:做一做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3、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

4、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很不方便)

5、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

二、认识厘米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图钉,某个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三、用厘米量

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

第2题

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

第3题

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

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二、展开认识米

1、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1)介绍米尺

(2)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

(3)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用米量

(1)。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

(2)。(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三、实践活动

1、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2、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样量?

五、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

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尺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2、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段组成的。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二。测量线段的长度

1、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第五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把两德的结果些在书上。

2、线段与曲线的对比认识

3、线段“直”的特征。

三、屏显: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分组讨论

……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多线段有哪些认识?

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的画法。

四、指导线段的画法

五、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

六、学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式一式,要一张横着,一张竖着看。

七、动手做一做

请同学们任选一条铁丝,做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谁能找出我们生活当中物体上的线段。

八、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有关知识,你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

九、布置作业: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

线段-第二课时反思:

利用已学知识引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实践方式,只管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逐步建立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联系实际,提出生活中存在的线段问题,让小组进行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既抽象又实际,教学时要紧扎线段的两个特征,除了设计与生活情境结合的直观学习线段外,还应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从实物到想象,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引起质疑提出疑问.通过讨论来提高认识.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线段,进而画线段.

整节课的设计可以从观察实物到想象、推理、讨论.如对线段"端点"的认识:"有尽头的""这些东西在两端有两个头""线段是细细的自来水、线"等.

由于实践环节比较多,整节课应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与自主.

(反思第一课时)

长度单位是学生首次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替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打好基础,本节课在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直观感受上尤为重要。

课的一开始就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单位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展开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实践方式,直观感受1厘米的长度,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

我觉得本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冲动和知识基础后,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逐渐加深认识并能懂得应用,尤其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观察、发现问题,整节课可以有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等多个活动,课后可以布置练习延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长度单位的换算》,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