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9篇《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以和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
2. 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局部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学会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平安和礼貌。
4. 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
活动准备:
1. 每人准备一张本地交通图。
2. 一张放大的局部交通图。
第一课时
一、模拟活动:和小队去旅行
1. 帮他们出出主意
①设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
②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
③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
④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
⑤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
二、 我们演一演
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扮演出来。各小组可偏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平安、乘车文明、问路。
②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大家评一评。
③归纳和总结。
三、 试一试制订一份出行计划
①师:暑假来了,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到外地去旅游,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你能自身制定一份出行计划吗?试一试吧!
②同学制订计划。
③交流。
第二课时
准备活动:
1.根据教材的调查表让同学到学校或家庭和近找一找、看一看,了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车(船)可以到达什么地方等,并填写在表上。
2. 找一找图片或画一画本地人们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自身家和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能到达哪些地方呢?起点与终点是哪里?
二、介绍、讲述自身乘某路公汽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经历(单独一人的经历更好)。
三、交流与展示
1. 交通调查表记载的情况
2. 介绍与展示记录表
3. 介绍其他地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
四、画一画或演一演你常用的交通工具(备注:演一演可以自身与小伙伴创设情景,也可以动作模拟)。
五、“小小交通工具设计师”
二十年后,交通方式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大胆想像,自身设计未来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画图,也可以文字说明)。
1. 同学设计。
2. 展示作品。
3. 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六、延伸活动
当一回小记者,调查、采访一下,这几年,你的家乡在交通方面有哪些新鲜事呢?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懂得主动做家务活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智育目标]: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做家务活,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素质发展目标]:体验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动做家务活的愉悦,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对父母敬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懂得主动做家务活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
[教学难点]:知道自己是家庭一员,懂得主动做家务活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小游戏
学生活动设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整理自己的小卧室”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我们看这幅图片故事(拿出“小熊穿衣服”图片),图片里面的小熊为什么不能和伙伴们一起玩呢?
老师:对,就因为他自己不会穿衣服,所以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所以从故事中我们知道自己的事情就需要自己做。
【讲授新课】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八页,我们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平时都是怎么做的。
老师: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的年龄这么小,有些事情不会做怎么办啊?
老师:我们只有去做第一次,以后才会逐渐学会做,对吗?
老师:我让大家回家自己整理一次自己的小卧室,都做了吗?
老师:那你们爸爸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老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爸爸妈妈会那么高兴吗?
老师: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家务劳动的调查活动,同学们都调查了吗?请大家说一说。
老师:同学们,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在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多家务活,而且在大多数家庭中,承担家务活的主要是父母,父母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确实非常辛苦。当我们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这无形中我们帮爸爸妈妈分担了一些家务,分担了他们的辛苦和劳累,这就证明我们长大了,懂事了,爸爸妈妈当然很高兴了,所以我们要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板书)
老师:下面我们看一下课本第九页图片,说一说大家都做过什么家务活。
老师:我们再看一个图片(让同学们欣赏课件“爱劳动的故事”,或拿出图片“小朋友洗碗”、“小朋友择菜”、“帮妈妈晾衣服”让学生看)。
老师:从这个图片中,我们能学到一些什么东西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家务活儿是为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干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干,只是以前我们年纪太小,什么都做不了,家长全都替我们干了。现在,我们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我们是家庭的一员,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责任干家务活儿。等我们长大了,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对吗?
老师:我们还有些学生常常是爸爸妈妈前边刚刚打扫干净家庭环境,后边他(她)又扔了一些废纸、杂物,或将东西翻得乱七八糟,结果还得重新打扫、整理,这样做好吗?
老师:大家说得很好,这样做无形中又给父母增加了家务劳动负担,所以我们不但要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还得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三、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板书)
老师:我们一起看课本第十页的图片,他们做的好吗?我们平时都做过哪些呢?
老师:下面,我们再看几幅图片(看图片“帮擦桌子”、“擦柜子”),我们从这当中能学到什么呢?
老师:我们主要可以学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时自己动手勤擦桌子、勤扫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二是平时不乱扔废纸、铅笔屑和杂物等,要爱护环境卫生。这样我们既积极主动做了家务劳动,又保持了家庭环境卫生。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为什么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为什么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是爱劳动和敬爱父母的表现。同时知道了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四
第四单元
第一课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课前准备:
(生)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平面图的卡片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平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四、再识平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平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学生分小组设计
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平面图铺垫)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画学校平面图)1-2分钟
二、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观察、商讨、确定小组画图的方案(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提建议)(10-12分钟)
三、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回到教室,3分钟)
四、学生分组绘制平面图
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五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习智慧树》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并能讲出来。
2、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做到“勤学好问,细心观察”。
情感:
1、懂得在学习中要学会勤学好问,细心观察,做学习的有心人。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行为:
1、通过游戏、调查、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习中处处有学问。
2、在学习中要学会勤学好问,细心观察,找到学习的方法,做个学习的有心人。
教具准备:
1、多媒体、幻灯片、课文插图。
2、搜集学习的好方法和名言、科学家的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
3、绘制一棵“学习智慧树”及果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1+2+3+4+5+…+100=?的算式;问:“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结果。
2、讲述高斯的故事。
3、小结:高斯不是按顺序相加,而是动脑筋思考,发现了其中的巧算法(1+100)ⅹ 50=5050
二、开展活动一:寻找学习生活中的小窍门
1、小组讨论汇报:(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生活常识等)
2、把自己的小窍门写在果子上。
三、开展活动二:让我们开个故事会:《科学家的故事》
1、小组交流自己编的故事,推荐最优秀的代表上台讲一讲,例如:蒸汽机的发明(瓦特),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地心引力的发现(牛顿)。
2、听完故事后请同学说说自己想法和做法。
四、开展活动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1、分组进行调查,搜集材料汇报:
a、 组:互联网上的信息
b、 组:邮票里的知识
c、 组:买菜的学问
d、 组:燕子的家
2、小结:
五、开展活动四:齐种智慧树。
1、让我们的智慧树开花结果。
2、让我们围着智慧树齐声歌唱《小小少年》。
六、总结全文: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三、活动准备
写有活动内容的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开展“我来做一回…..”的社会体验活动
1布置任务。
2根据所抽的任务结组。
3小组讨论:在公共场合开展体验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4分小组课开展体验活动。
(二)活动汇报
1分组汇报内容和形式。
2班级汇报,全班评价。
3评选“文明使者”。
(三)举办“文明使者”的经验墙报。
1.总结“文明使者”的经验。
2.选取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品刊登出来,并组织学生学习,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通信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的需求、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关联。
能力:能通过采访、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选择和处理信息。
知识: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人类通信的发展历史过程,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百科知识书,所以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有兴趣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虽然他们对现代的一些通信方式如电话已有所了解,但本课中有些从历史的角度来体现的内容,学生缺少直接的生活经验,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他们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通信方式缺乏详实和全面的了解,也就无法感受到通信的发展和变化。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资料和教师的有关课件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通过教材的两个调查表引导学生探究通信的历史演变;用绘画或演讲等形式畅谈未来的通信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灵活运用对比等方法,来展开通信发展史的学习,使学生能生动又真切地感受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及近代通信是怎么发展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过去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飞速发展的现代通信络”“通信畅想曲”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究古代的通信方式
1.[播放动画:烽火传敌情]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通信方式?
2.[播放课件:古时书信传递]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体会宋代著名词人陆游的诗句,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并说说还知道哪些古人传送信息艰难的故事。了解古代人们以书信表达情感和盼望家书的心情。由于当时书信传递的速度很慢,所以“书回已是明年事”。
: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受各种条件限制,要想及时得到消息十分不容易。
设计意图: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二通信的过去和未来
1.[播放课件:信息传递的比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将一个信息从伦敦送到纽约,不同时期的传送方式及传送时间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感受通信的发展,如通信工具更加先进,通信速度不断加快,通信容量越来越大等。(板书:通信方式多由慢到快)
2.[播放视频:飞速发展的信息络]
采访父母和周围的人,了解通信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体会,进一步感受通信的飞速发展。(板书:从烽火台到互联科技发展会更加发达)
3.[播放课件:畅想未来的通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想一下未来的通信方式会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感受通信的发展和变化体现在通信方式越来越多,传递的时间越来越短,并通过畅想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
通信方式由慢到快
科技发展会更加发达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 篇八
【教材分析】
《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第一课时《走进残疾人》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盟生关爱残疾人、关爱有困难的人的想法,并能走近、尊重、关爱残疾人,把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本节以孩子们在参与体验的活动中感悟为教育方针,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发现、总结,以达到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
【学情分析】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因此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一系列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发现,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心,关爱残疾人,关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两位教师进行了以“走进----尊重----关爱”残疾人为主线,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品的来源与生活,知道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精神。主观上希望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和更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通过引导学生角色体验,亲历残疾人,让学生首先了解残疾人,进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身残志坚的品质和精神力量。从初步了解,进一步了解,再到深刻的了解后拓展生成新的主题——除此之外,谈谈自己熟悉的残疾人或所遇到的残疾人。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弱势群体还有很多,由此引发学生关爱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而后为这种关爱要怎样做出行动。整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感受残疾人不容易、不方便,但是,他们也有生存的尊严和权利,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2、懂得做人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愿意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
行为与习惯:
1、做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关心爱护残疾人。
2、不讥笑捉弄残疾人,努力做到尊重并尽力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和友爱。 难点:增强学生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教学解析】:
教师在设计《走近残疾人》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进儿童了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学生在走近残疾人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杨丽莉老师用手语和同学们沟通,并让学生到前体会残疾人的生活。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引出盲人、残疾人,而后让学生说说在你们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生动的情景模拟、亲身的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从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撼。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两位教师充分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体验肢残者:让学生一手背后、单手穿上衣服、扣好扣子等活动目的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模拟体验后,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残疾人生活得不容易;这时过渡到“尊重残疾人”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感受他们的同龄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
三、整体感悟,产生同情
为了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两位教师都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多媒体播放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学生感受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接着展示残疾人优秀的运动员介绍,随后,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观看有关残疾人(张海迪、何军权、北川的折翅芭蕾女孩李月等的资料)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通过“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等环节的活动,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勇当生活强者的顽强意志。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从而加深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使学生了解残疾人,感悟出残疾人在生活上的不容易,利用视频制造情境,这些是平时生活中孩子们看不到的,使他们了解到残疾人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孩子们萌发对残疾人的同情心。
四、感悟提高,拓展升华
教学时王春宇教师设计播放《千手观音》,问:你知道这些美丽的舞蹈演员的故事吗?在没有音乐的无声的世界里,这些聋哑姐姐要练好这么绝美的舞蹈,该付出多少艰辛啊!播放残疾人舞蹈,说出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很多的人帮助,比如说她们的手语教师、舞蹈教练等等,舞蹈的震撼效果,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残疾人群体的力量,和残疾人的了不起!他们用生命真心的拥抱生活,也让自己的生命美丽起来
是的,他们的不幸让我们同情,他们的坚强更是让我们敬佩!多么不容易啊,正因为这样,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尊重,需要我们的关爱。怎样帮助他们?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与引发。课件《千手观音》录像的播放,在自主探究中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教材现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和困难,进一步明确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残疾人。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也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使他们从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对这些残疾人,党和政府又会怎样关爱他们呢?王春宇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有关残疾人的专用的公共设施,国家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说说助残知识,并体会社会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
杨丽莉教师课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命运对他们是残酷的,可是身残志坚的他们却能用一个健康、完整的心灵去拥抱这个色彩斑澜的世界,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投去我们的支持、鼓励吧!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爱心活动,尽你我所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利用音效的作用,以一曲动人的旋律做衬托,改变了以往的一问一答式的课堂小结和拓展延伸,而变为教师的祝福和希望。升华本课的主题,体现了品德课的人文性。
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我们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
我相信这样的教学,两位教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类型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不仅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耳朵认真倾听,用身体亲身经历,而且至始至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着自己的体验。这种现实儿童与文本儿童的对话,健全儿童与残疾儿童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促进儿童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与提升,帮助儿童形成认识、激发情感,使儿童了获得新的发展,体现了本课程发展观。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参与社会、还能教会学生做人。这就是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这样就达到学生了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教学目标。总之,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生活中的例子,设计生活化的活动。以生活为起点。活动设计从儿童生活出发因而体会更深刻、更真实。这些都使课堂充满了亲和力,形成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落实了预设的实效点。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九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六、板书设计
诚信是金
人无信不立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推荐作文:
-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最新7篇)
- ·新学期新感受-记叙作文700字
- ·秋日私语-记叙文550字
- ·学校管理自查报告(通用8篇)
- ·田径运动会广播稿精选9篇
- ·听,浆声欸乃-散文500字
- ·春天的美味-记叙文1000字
- ·央视元宵晚会的主持词(精彩10篇)
-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总结【精选4篇】
- ·掌声-小学生记叙文650字
- ·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优秀8篇)
- ·讲文明懂礼仪演讲稿精彩8篇
- ·有距离的爱-关于爱的作文1100字
- ·光-初中记叙作文800字
- ·餐饮促销活动方案(精选4篇)
- ·为了明天演讲稿【优秀9篇】
- ·银杏叶,落-记叙文作文700字
- ·我的书屋我的梦-记叙文550字
- ·爱音乐之家-记叙文800字
- ·那束光照亮了我-记叙作文800字
- ·工会岗位职责(通用6篇)
- ·被信任的感觉真好-记叙文作文400字
- ·急-记叙作文600字
- ·重阳节座谈会主持词精彩4篇
-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用8篇】
- ·《四时田园杂兴》-小学生改写作文550字
- ·推荐一个好地方-记叙文500字
- ·传递温暖,坚定本心-记叙文800字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实录)(通用3篇)
- ·在这个共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