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报告(最新7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田野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田野调查报告 篇一
一、前言
我于20xx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目前,x著名的人类学/社会学田野工作点,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x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x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x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x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x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x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x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x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
人。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x,占总人口的54.9%,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7.4%,为全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最多的县。陇川历史悠久,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国境线51公里,新县城章凤为国家二类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口岸对应开放,可直通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至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及世界各地,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地口岸;南与全国旅游城市——瑞丽市相连;东与州府所在地——芒市相连;北与盈江、梁河两县相连。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三、调查点选取原因及所使用的方法
此次田野调查之所以选择德宏州陇川县是基于以下原因考虑:首先,居住在陇川的景颇族,可以说是x国境内景颇族总数的32%,占陇川县人口的23%,除了户撒乡只有个别寨子外,全县其他八个乡镇都有景颇族村寨,而且有的乡镇景颇族村寨还占绝大多数,生产生活所占的地盘也可以说占绝大多数:其次,陇川又是目脑纵歌之乡,“目脑文化”是在景颇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的文化现象,这就为我的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最后,陇川县又是德宏州景颇族贫困人口较多的县份,在陇川调查景颇族可以很好的将景颇族的文化变
迁体现出来。此次调查我是以陇川县清x乡广外村为个案,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
四、田野点介绍
清x乡位于陇川县东北部,陇川坝头、南宛河上游,距县城44公里,三面环山,南北x均长14.3公里,东西x均宽13.8公里,国土面积196.7x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2,4%,最高海拔2618米,年x均气温18.9度,全年无霜期289天,全年日照数2373小时,年x均降雨量175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峰奇峻、河流纵横;清澈的南宛河水涓涓流淌,青山翠竹,清泉甘甜;气候凉爽,风景秀丽,引人向往,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这里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山有摇钱树,坝有吨粮田,春天山中草花黄,金秋坝中稻谷香。是古丝绸之路和中缅通道必经之地,无数商贾往返不绝,曾在贺宛设驿站,后成为土司的“避暑山庄”,目前,陇梁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贺宛温泉,游客常年不断,椿花塘梁子高耸云端,可观德宏和邻邦缅甸山川,沿途奇数灵石丛生,是春季登山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清x乡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乡,全乡共辖9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507户,10922人;农业人口10922人,占总人口的96.3%,非农业人口524人,占总人口的3.7%。按民族分:景颇族8117人,占总人口的57.5%,傣族3272人,占总人口的23.2%,汉族2248
人,占总人口的15.9%,傈僳族411人,占总人口的2.9%,其他71人,占总人口的0.5%;全乡共有森林面积20万亩,国有林5万亩,集体林15万亩;耕地面积28944亩,水田11664亩,旱地17280亩,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水稻、麻竹、茶叶。
“广外村”的名称来源据村里的税务局退休老祈勒乔老先生讲述是这样得来的:大约在200年前,广外村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战争,傣族士兵对居住在广外的景颇族发起了侵略战争,广外景颇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发组织起来,和傣族战斗。“广外”一词原为傣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枪丢失的地方”。1954年建乡,当时广外山官和陇川土司经过开会协商讨论,将“广外”改为“拱外”。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有两层含义:①“广外”傣语意思为坝撇(不要骗你),带有歧视的含义;②“广外”因为山官所在,有山官寨的,要用山官名字“拱外”。
推荐访问:
田野调查报告 篇二
一、自然环境
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
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 “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
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
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自然地理上的隔绝,让陕北这块土地上可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仪式,这些已在中华大地几近消迹的活化石般的礼俗仪式在陕北这里却生根发芽,深深地之植根于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陕北大地的黄土中。
1.婚礼
陕北民间的婚礼由择亲、相亲、定亲、送日子、迎亲等五礼组成,前四礼与周秦“六礼”中的前五礼内容相当,而迎亲则增加了许多仪式内容。陕北人结婚一般不喜欢攀高就富,门当户对好过日子。择亲时,传统要通过媒人了解对方情况,但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不通过媒人这一道道了,但择亲还是或多或少地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情况。一为嗅门色,所谓门色,即对方家族有没有狐臭史,尤其是对方有无;二为探人气,所谓人气,即本人的人品和家庭在当地的地位;三为考八字,即考察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配;四为算“倒问骨学”,不过这已慢慢淡化了。经过择亲的程序之后,如果双方应下了,即可进行相亲。一般先是男方主妇到女方家去看一下,如果觉得满意,男方便邀请女方到家里会面,女方看一下男方家住的窑洞、了解一下家庭收入和看一下公婆待人接物如何。男方给女方做饸饹面,如果女方吃了饸饹,就表示答应了,如果不吃,则说明相亲觉得不满意。 相亲就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吉”。经过相亲,如果双方同意婚事,则择日定亲定亲时要请喝定亲酒,男方还要给邻居送礼,成为“和庄礼”,现在年轻人喜欢称为“公证费”。定亲的时候,男方双方要互送礼物,被称为“递把柄”,一般多为金银饰物。定亲之后,双方家长商定结婚吉日,称为“商话”,,送日子那天还要商定彩礼的数量。
陕北人称迎亲为“引人”,有“等亲”和“迎亲”两种形式。“等亲”就是新郎官本人不亲自去接新娘,而是呆着家里等家人和亲友把新娘接回来。“迎亲”则是新郎和迎亲队伍一起去接新娘。启程前每人一般要喝一碗红豆小米粥,寓意和美幸福。出发时,鼓乐手在前,紧跟着的是手捧着10个催妆馍馍的送礼者,新郎在中间,后面是抬着彩礼的帮手。出门时,一般要鸣炮三响,鼓乐班奏乐,一路上不停地吹打。到达女方家之后,女方要过目彩礼,而新年则坐在男方送来的被褥上脱下娘家的旧衣裳,穿上婆家的新衣物。新娘洗漱打扮好后,新娘母亲端来一盆蒸好的饽饽,放在新娘面前,将饽饽一个个地堆放在新娘的周围,此举称为“围饽饽”,寓意多子多福。酒席过后,男方接新娘回去,如果很近则一般步行,稍远则骑驴或者坐花轿,少数较富有的坐轿车。但坐车有一个缺陷,汽车速度较快,难以向路人和街坊邻居展示排场,所以一般汽车进村,新郎、新娘以及迎亲、送亲队伍都下车步行。在迎亲途中如果遇到其他的迎亲队伍,由于当地的路都很狭窄,所以会发生“抢花路”的现象。两支队伍相遇,往往会友好地互换花朵或发夹之类的小首饰,表示互相祝福。
当迎亲队伍进村,路经一户人家,如果这户人家支持并祝福这场婚礼,则在门前放鞭炮,放的鞭炮越大,炮响越久,则表示越支持。如果迎亲队伍进村,炮响不断,炮声连天,则意味着这一人家在当地声望很高。快到家门时,就会进行“背新娘”仪式。新郎背起新娘往家走,而亲朋好友则戏玩他们,三三两两站在新郎面前轻轻地将他们往后推,或几人成圈,将其围在中间不得动弹。新郎则要努力地冲出重围将新娘背回家,虽离家不足百步,但新郎往往被拖上半个来时辰,直至筋疲力尽,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会累到气喘嘘嘘不得不把新娘放下。以前老一辈的,当新郎把新娘背回家当即进行“拜天地”,但渐渐这一步被取消了,新郎直接把新娘背入洞房。这里的“入洞房”不是行房礼,而是指入新婚窑洞房。在洞房内,由婆婆主持仪式:首先是“抓四角”,新郎新娘争抢预先放在炕席四角下的红枣、花生和糖果等,然后,新娘要坐在炕上,名曰“坐帐”,婆婆新娘又进行一次“围饽饽”,接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婆婆为两位新人“上头”,即老者手持木梳,把新郎新娘的头发搭在一起,有的地方称其为“结发”。当所有的这些仪式完成,新郎和新娘就喝交杯酒,完后开席。
下面我们将以刘叔家的大儿子刘程飞的婚礼为例子,叙述婚礼的大概过程,以及整个婚礼举办过程中的各项开销。结婚之前,要定亲,定亲的礼金依男方家庭条件决定,刘叔家给了3000元。到了结婚的日子,要给正式礼金,至少是8800元以上。这个结婚的过程还要请来专门的摄像师进行拍摄,记录整个过程,我们也是看着视频跟刘叔他们一起回忆。女方出嫁前,专门请化妆师到家里好好打扮一番,男方要给女方准备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一银(手镯),还要给女方亲戚每人一百(这个也是由家庭条件决定)。男方到女方家里接亲,要用轿车,而且这里的风俗是至少八辆以上。女方在出门之前,要吃十个大馍馍,两个离母糕,在床的被子的两侧,还要各放一个红枣和两个鸡蛋。女方还要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刘叔家媳妇的嫁妆有:一台洗衣机,两个皮箱,一个柜子,五床铺盖(男方也准备了四床。这里被子之类的是嫁妆的重点,可能是因为这里冬天寒冷气候的缘故),一个电磁炉。女方还要大肆宴请亲戚。
田野调查报告 篇三
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一)准备阶段
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x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
所谓“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例如,类似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福建惠东人的长住娘家习俗,都是很有特色。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两三种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接地区,像甘肃、青海地区,是、藏传佛教文化和汉文化交错地区,相互影响很大。我早在80年代就发现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与纳西族的阿注婚类似)很有特色,并初步判断这种婚俗不是本民族固有的,但自己一直没有时间去调查。20xx年,我让一位去调查,调查结果证明了自己的假说,并写出硕士论文。
所谓“有代表性”,就是说该地在该民族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典型。例如,1983年我在调查阿尔泰乌梁海人(又称图瓦人)时,选择新疆作调查,因为该村在中俄边界上的原始森林之中,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少,保留了较为典型的图瓦语和图瓦人的生活习俗。1993年,我们选择新疆北部地区的富蕴县作为哈萨克族的调查点,也是考虑到该县较有代表性,较为典型,一是哈萨克族人口占60%以上,以牧为主,传统文化保留较多。而且又是矿产十分丰富的地区。该县名称“富蕴”就是因为蕴藏丰富矿产资源而得名。
所谓“有特殊关系”的社区,也就是有自己的亲戚或好朋友居住的村庄,亲戚或朋友对你准确了解社区的情况大有帮助。1883年我到新疆白哈巴调查时,不仅该村较为典型,而且还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新疆阿尔泰中学教师)住在该村。我们到该村后,住到他家里,对我的调查帮助很大。
跟踪调查前人研究过的著名社区,有一个基本的参照系,可以了解该地的,也可重视审视前人调查的资料是否可靠、准确。总的来说,如果所调查的对象很一般,没有什么特色,写出来的调查研究报告也就不会引起重视。研究汉民族也一样,不能随便选一个地方,应该选择较有特色的。选点最初可能选的是一个县,具体的调查的乡村可能要到了县之后才能最后确定。
2、熟悉调查点情况。
调查点选定之后,必须作好充分准备,熟悉当地情况,熟悉民族成分、人口、历史、地理、特产、部落或民族支系等各方面的情况,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地方志资料。 x各民族、各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或田野调查资料,这是与西方国家的人类学和民族学所研究的对象大不相同的地方。调查的重点,在于收集新的、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材料,或者从别人没有调查研究过的方面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一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熟悉当地情况,浪费大量的时间;二则可能会把别人早就调查和发表过的材料当作新材料。只有在调查前就熟悉该民族和该地的习俗和文化,才有可能收集到新的、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材料。另外,如果对所调查的民族情况知之甚少,也得不到当地人的尊重和欢迎,甚至可能会瞧不起你,因而也就得不到他们的密切配合,或者对你的访问随便敷衍了事。只有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较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调查。我在新疆哈萨克族地区调查时,调查前把哈萨克族的部落系谱背得滚瓜烂熟,到调查点后,倒背如流,使当地哈萨克族干部和群众十分惊讶,并受到热情接待,收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
3、撰写详细的和设计调查表格。
有些人主张不用撰写,不用表格。我认为这不是科学的方法。有和调查表格,收集的资料较为系统、全面。否则收集的资料将是残缺不全,许多问题将会漏掉。我以往的几次调查,都是调查前撰写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
4、熟悉有关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与基础知识。
人类学研究者的调查与一般的行政干部和记者的调查不一样,需要掌握与有社会和文化关的各种理论及基础知识。例如,与社会和文化有关的理论有进化理论、传播理论、功能理论、结构理论、象征理论、族群理论、实践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等,并有众多的与文化有关的各种概念。如果调查前不熟悉这些理论和知识,调查就不可能深入,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只能有关该地表层文化的调查报告,与一般的新闻记者和行政干部不会有多大差别。
(二)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也就是进入田野阶段,也就是进入所调查的地区之后但未正式进行田野调查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
1、到当地x报到,取得当地x的支持。
到了所调查的县、乡,必须与当地各级x联系,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现在有些调查者,不到当地x部门报到,喜欢找熟人或认识的人,直接进入乡村。我认为,应该先走正道,正道走不通再走旁道,再找熟人。如果进入调查点后不与当地地方x联系,一旦出了事当地x不负责任。
到民族地区更要依靠当地x,特别是在地域辽阔的新疆、x等,一个县相当于内地的半个省,交通十分不便,自然环境恶劣,许多地方不通客车,如果没有当地x的配合,调查十分困难。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族大调查,主要依靠当地民族事务委员会。因此,前辈民族学研究者都喜欢找民委帮助解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我在新疆的调查经验是最好找x办、党办,两办有权有钱有车,能对下级发号施令,下级不敢不从命。而现在的县市地方民委都是老弱病残(新疆县级民委是如此),无权无车,即使给你开介绍信,地方x也不会听民委的。我在新疆作过多次调查,主要依靠和乡x。每到一地,总是先找,想方设法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如此,办起事来会很顺利,他们会很好地安排住宿,安排车辆,并发函给调查点认真接待。
2、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
到达调查点所属县、乡后,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我在新疆调查期间,到达县镇或乡后,首先查档案、户口和有关统计资料,掌握调查点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到村或寨调查。这对于全面了解调查点大有好处,在没有正式调查之前便掌握了调查点的户数、人口、收入、民族成分等。如果具体社区调查点尚未选定,可征求当地x的意见。
3、选好居住地。
各地、各民族风俗不同,应视具体情况和调查者本人的情况而定。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一般都是住在当地人家庭中,实行三同,即同食、同住、同劳动。西方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住在当地人家中的不多,马林诺夫斯基在调查新几内亚东北约一百英里的特里布里恩德(Trobriand)群岛时,他在这个岛上的一个村子里单独搭了一个帐篷居住。柏尔图和柏尔图夫人(Pelto and Pelto)1973年研究了51个人类学家田野调查之后,发现他们在田野作业期间,大多是租当地社区的房子或公寓居住。
选择居住地,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有利于调查,有助于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住在文化水x较高、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十分熟悉的家庭中是较理想的。我在新疆调查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时,大部分时间住在当地人家中。二是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未婚女子,更要考虑人身安全。三是考虑当地的派系关系,如果该村有两个对立的派别,而且关系较紧张,最好不要住在当地人家中,以保持中立,否则会影响调查的顺利进行。
(三)调查阶段
居住地选定之后,便开始正式调查,也就是“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阶段。由于各人的对调查目的和对调查点的了解程度不同,调查程序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不过,对初次调查的人来说,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首先了解当地的一般社交礼仪和禁忌等。
每一个民族或每一个地区都有特殊的社交礼仪,如见面礼节、作客礼仪等,以及各种禁忌等。只有先了解一般礼仪和禁忌,才有可能较好开展田野调查。
2、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人。
乡村与城市不一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不相同。一是不要怕脏,即不要怕住的地方脏,不要怕虱子多,不要怕跳蚤多(南方跳蚤多,北方虱子多);不要怕碗筷不干净,不要怕吃的、喝的不干净。二是拜访当地人遵从礼俗,通常一般都要带礼物。我不抽烟,不喝酒,但我去拜访人家,都带好烟、好酒和其他礼物。到哈萨克族家作客,必须给小孩礼物(如糖果等),这是最一般的礼仪。如果没有,主人会不高兴。
3、注意个人形象的设计。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登曾对普里查德说,调查者的举动应像绅士一样,是一定道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田野作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有些人认为,到调查点之后,要穿当地人的服饰,与当地人打成一片。这种方式并不是最佳的,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无论如何,在当地人眼中,田野作业者是“外人”,而不是属于自己系统的“内人”。因此,田野作业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就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的角色。只有相当熟悉之后,当地人才会把你当作自己人。在田野调查期间,应注重个人形象的设计,我认为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形象,二是内在的形象。
外在的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服饰应整洁、大方,所穿服饰应该与当地服饰有所不同,但不要穿当地人不喜欢的服饰(有些民族不喜欢穿红色或白色服饰);二是不要留当地不喜欢的发型。如果是女性,口红不要涂太浓,香水不要洒太多。
内在的形象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言谈举止要文雅,既要有风度,又要彬彬有礼,不说粗话、脏话。二是不要做有损人格之事,不占小便宜。
4、观察要细。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参与观察又有“深”和“浅”之分,只有观察深入,入木三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有可能写出较成功的调查研究报告。如果观察不深,就不可能写出有深度的调查研究报告来。
5、访谈既要深,而且要有技巧。
访谈有两种类型,一是结构型访谈,即问卷访谈。这种访谈又分两类,一是回答问题的方式,即田野作业者根据调查大纲,对每个受访人差不多问同样的问题,请受访者回答问题。二是选择式,即田野作业者把所要了解问题的若干种不同答案列在表格上,由受访人自由选择。前一种方式人类学研究者使用较多,后者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者使用较多。
另一种是无结构型访谈,即非问卷访谈,事先没有预定表格,没有调查大纲。田野作业者和受访人就某些问题自由交谈。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访谈,一是要注意深度。深度访谈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色。田野调查之初,受访人往往有警惕,许多事情不愿意谈,尤其是涉及到私生活问题。只有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才有可能进行深度访谈。例如,我的一位研究生在20xx年调查北京的朝x个体家族企业时,最初老板娘不愿意详谈他们家族企业的情况。后来,我让她到老板开的店里帮忙干活,并给老板娘的儿子补习英语。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板对她十分热情,不但把他们家族企业来京之后的发展情况全部告诉她,而且还把她和丈夫的隐私全部告诉他,甚至连她丈夫在外、生私生子、赌博及其有关的各种纠纷等全部讲出来。
二是要讲究技巧。从我个人在新疆调查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访谈技巧应注意三方面:一是启发式的访谈。一些受访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知道很多,但他却很难用自己的语言有层次、有系统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调查者必须一步一步地启发受访人,或者以其他民族的类似情况予以启发。我在新疆调查阿尔泰乌梁海人时,就经常以哈萨克族的事例来启发受访人。二是拐弯式访谈,有些问题不方便直接问,例如,与现代观念不相合的婚姻习俗等,可采用拐弯式的访谈。例如,我在了解哈萨克族和阿尔泰乌梁海人的转房习俗(又称“收继婚”)时,我就先说汉族古代有转房习俗,我们老家过去也有,你们过去有没有这种习俗。其他比较隐诲的问题也大采用这种方式,这样问不会引起受访人的反感。三是要多问“为什么?”受访人能够讲述一种文化现象的过程,能够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但大多数人不清楚该文化现象形成和存在的原因,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要理解当地文化,就必须多问“为什么”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答案。
6、要倾听当地人关于当地政治和现实问题的。意见在当地人(尤其是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看来,从北京来的调查研究人员,是中央派来的,他们以为我们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在新疆调查期间,有些少数民族在我们面前倾诉苦水,有的甚至痛哭流涕。有的则以为我们能解决刑事案件,伤人、打架等事件也找们来帮忙解决。对于这些,千万不要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现,要给予同情和安慰,并请他们找x或法院解决问题。
7、关于资料收集一些问题
资料收集是的田野调查的主要目的。我认为,收集资料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收集资料必须遵循三条原则:
其一,着重收集新材料,收集过去没有人了解过的新材料或没有人了解过的新内容。例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族群观念、文化象征、社会交换和互动等方面的内容,在五六十年代的调查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资料很少,今后应多收集这些方面的资料。
其二,了解该地区与同一民族其它地区的文化差异。如果同一民族其它地区已发表相关的某种文化现象资料,则着重了解该地区的那种文化现象与其它人调查的其它地区的文化现象是否相同,如果有差异,表现在哪一方面。
其三,注意资料的准确性,反复核实收集的材料。被调查者提供的材料,有些可能不可靠,必须找多人核实,如果大多数人说的相同,则证明是可靠的,如果某人所提供的材料与大多数人所说的不一样,则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取大多数人所说的为准。或两说同时收集,以作参考。我在新疆调查时,一些较大的问题往往要问10多人才放心。
(2)注意收集外的有价值的资料。
在调查时,往往会得到许多意外的收获。例如,我1983年在新疆北部调查时,在一次旅途中,坐在身旁的一位哈萨克族乘客提供了一些文物信息。下车后我便请他帮忙,找到了文物,收获不小,首次发现清代勘分中俄边界大臣用察合台文、满文和汉文写成的五件重要文书,并找到阿尔泰乌梁海人的三颗旗札萨克银印(每颗重9斤多,印文为汉文和蒙文)和一棵散秩大臣木印等珍贵文物。其中,根据五件文书,结合大量史料和调查资料,撰写了《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1986年在云南瑞丽县调查时,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拍摄到了云南傣族专家认为是傣族中最为典型的文身照片。
8、边调查边整理资料
每天做田野笔记,是大多数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的习惯。我认为,不仅要做田野笔记,而且要边调查边整理。这样可以发现哪些方面调查不足,可以随时补充。我在新疆调查时,通常是白天访谈录音,晚上整理录音带。
9、调查的时间
调查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主要根据调查者对当地情况的熟悉程度而定。外国人调查x人不一样,x人调查x人不一样。城x大的人调查乡村与乡村长大的人调查乡村不一样。有些人对当地情况很熟悉,时间不用很长;有些是少数民族调查本民族情况,也不需要很长时间。我是客家农村长大的,对客家文化很熟悉,调查客家就不需要很长时间。我在新疆工作过5年,而且在民族地区作过多次调查,对哈萨克等民族的情况很熟悉,再去调查也不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调查时间的长短,主要看所收集资料和对当地社会和文化了解的程度而定。
最新田野调查 篇四
1、学会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顿音记号、重音记号和换气符号,能正确、规范的演唱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田园歌曲的情调,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用有弹性、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1、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
钢琴、多媒体
一、闻香识春
1、师生旋律问好
2、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堂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是什么?
(喷香水)
气息训练:这么芬芳的气味,我们一起来深深地吸上一口,轻轻地吐出去,慢慢地吐光,全身放松。
这是芳香疗法,据说可以缓解各种压力。放松心情,你们做得很到位。
解答:刚才芳香疗法老师用到了一款小道具,这是由意大利名师设计的香氛,它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做“春神”……
因为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春神传说。
传说春神是天帝宙斯派来掌管春天的,当春神到来时大地将经历一场奇妙的旅程,(播放图片),
冰雪消融,花花草草从那层银装里渐渐探出头来,外面的空气可真新鲜;阳光普照大地,明媚的春光照耀得山野格外生机勃勃;小树的枝桠上长出了许多小嫩芽,可爱得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小草也从土里钻了出来,它也要欣赏春天的美景呢~漫山遍野开满了不知名的花儿,那颜色真是再好的画笔也无法描绘出来;就连那小溪流也好像突然充满了活力,奔流得特别欢快!
春神驾到,果然是不同凡响啊!
还不止呢,春神来到,春之使者还会发出美妙的乐音来宣告它的来临,那么今天高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春之使者的美妙乐音。请听一听这条旋律会是哪位使者的?
春雨: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春风
师:有春雨,春风两大使者带来美妙乐音,又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这个春神传说美不美啊?……
真是太美了,所以他不仅仅吸引了香氛设计师,还吸引了作曲家们!
今天高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意大利民歌,作者创作的灵感也来自这个传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请你来找一找,歌曲里有没有春神传说的元素?
在哪?
二、清歌唱春
1、老师:是的,看谱面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第二声部就是由传说元素而来。另外,还加了一个声部。这首歌名叫《田野在召唤》一声部所描绘的就是和你们一样的意大利小朋友正循着召唤踏歌而去,感受春天。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一声部。
曲谱,歌词
(单单出示一声部)
教师弹琴,生唱一声部。
2、这首歌真美,你们唱得也很棒,接下来我要请你们合作表演春神来临的场景。
一声部是春神出场的主旋律,二声部是春雨和春风两位使者的旋律。
3、合作。
老师:有了春之使者美妙乐音的烘托,一声部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象会是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那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来唱一唱。
三、合作迎春
师:你们的歌声真是动听,为春神到来又添了绚丽的色彩,请看,谱面有什么变化?
出示完整谱。
唱好弱起。
完整合作二声部合唱。
四、总结
师:同学们,美妙的音乐总是让人陶醉,愉快的时光也总是过得特别快,这节课又要接近尾声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大师的成功不仅仅是来自于会发现的眼睛,也需要一双会倾听的耳朵,盼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敢于探索,勇于创作,成为下一代的名师伟人,下课!
田野调查报告 篇五
一、 前言
我于20xx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工作,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目前,中国著名的人类学/ 社会学田野工作点, 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 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平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
人。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回族,占总人口的54.9%,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7.4%,为全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最多的县。陇川历史悠久,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其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国境线51公里,新县城章凤为国家二类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口岸对应开放,可直通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至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及世界各地,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地口岸;南与全国旅游城市——瑞丽市相连;东与州府所在地——芒市相连;北与盈江、梁河两县相连。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三、 调查点选取原因及所使用的方法
此次田野调查之所以选择德宏州陇川县是基于以下原因考虑:首先,居住在陇川的景颇族,可以说是占中国境内景颇族总数的32%,占陇川县人口的23%,除了户撒乡只有个别寨子外,全县其他八个乡镇都有景颇族村寨,而且有的乡镇景颇族村寨还占绝大多数,生产生活所占的地盘也可以说占绝大多数:其次,陇川又是目脑纵歌之乡,“目脑文化”是在景颇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的文化现象,这就为我的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最后,陇川县又是德宏州景颇族贫困人口较多的县份,在陇川调查景颇族可以很好的将景颇族的文化变
迁体现出来。此次调查我是以陇川县清平乡广外村为个案,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
四、 田野点介绍
清平乡位于陇川县东北部,陇川坝头、南宛河上游,距县城44公里,三面环山,南北平均长14.3公里,东西平均宽13.8公里,国土面积19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2,4%,最高海拔2618米,年平均气温18.9度,全年无霜期289天,全年日照数237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5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峰奇峻、河流纵横;清澈的南宛河水涓涓流淌,青山翠竹,清泉甘甜;气候凉爽,风景秀丽,引人向往,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这里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山有摇钱树,坝有吨粮田,春天山中草花黄,金秋坝中稻谷香。是古丝绸之路和中缅通道必经之地,无数商贾往返不绝,曾在贺宛设驿站,后成为土司的“避暑山庄”,目前,陇梁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贺宛温泉,游客常年不断,椿花塘梁子高耸云端,可观德宏和邻邦缅甸山川,沿途奇数灵石丛生,是春季登山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清平乡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乡,全乡共辖9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507户,10922人;农业人口10922人,占总人口的96.3%,非农业人口524人,占总人口的3.7%。按民族分:景颇族8117人,占总人口的57.5%,傣族3272人,占总人口的23.2%,汉族2248
人,占总人口的15.9%,傈僳族411人,占总人口的2.9%,其他71人,占总人口的0.5%;全乡共有森林面积20万亩,国有林5万亩,集体林15万亩;耕地面积28944亩,水田11664亩,旱地17280亩,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水稻、麻竹、茶叶。
“广外村”的名称来源据村里的税务局退休老干部祈勒乔老先生讲述是这样得来的:大约在200年前,广外村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战争,傣族士兵对居住在广外的景颇族发起了侵略战争,广外景颇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发组织起来,和傣族战斗。“广外”一词原为傣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枪丢失的地方”。1954年建乡,当时广外山官和陇川土司经过开会协商讨论,将“广外”改为“拱外”。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有两层含义:①“广外”傣语意思为坝撇(不要骗你),带有歧视的含义;②“广外”因为山官所在,有山官寨的,要用山官名字“拱外”。
最新田野调查 篇六
家乡的田野,一年四季的景色多姿多彩,各种各样。而且,家乡的田野,四季都各不相同。
春天,田野里的油菜花姐姐和紫云英妹妹开花了。油菜花姐姐像金子那么黄,而紫云英妹妹紫红紫红,春风吹来,仿佛一位美丽的仙女在跳舞。从远处望去,一半是金子一样黄,一半是紫红色的。踩上去,就像地毯一样软绵绵的。小蜜蜂弟弟看到这一幕,开心极了。一边飞,一边“嗡嗡嗡”地叫着,好像是在说:“兄弟姐妹们!咱们采花粉去!这里多得数都不清呢!冲啊!”然后加快速度,向“地毯”飞去。
夏天,田野里可热闹啦!蔬菜们和水果们正聊得欢呢!西瓜哥哥说:“花生、南瓜、丝瓜弟弟们,你们一定要保重啊!我很快就要走了,你们可一定要记得我啊!”“西瓜哥哥,你要去哪啊?我们可舍不得你啊!”花生、南瓜和丝瓜问。“什么?你们还不知道啊!夏天到了,我们都要被抓走吃了啊!谁叫我们是在夏天成熟的呢?我恨夏天!”西瓜苦恼地说。“啊?什么?不会吧?我们还想多活几年呢!”花生、南瓜、丝瓜弟弟说。它们刚说完,一位农民伯伯走过来,把丝瓜弟弟拿走了。“唉!丝瓜弟弟走了……”南瓜伤心地说。可它还没说完,就被摘走了。花生弟弟说:“唉!南瓜哥哥也走啦!”等它说完,几秒后,被挖走了。还没等西瓜哥哥开口。西瓜哥哥也被摘走了。
秋天,农民伯伯们跑到田里来丰收了。地瓜哥哥一个劲儿的向土里钻,结果钻得没力气了,就被挖走了。玉米弟弟听说农民伯伯们要来了,早就躲在衣服里不肯出来了。不过农民伯伯有办法,拨开它的衣服,然后再摘它。高粱哥哥还是比较听话的,高粱哥哥准备好让农民伯伯们去摘了。农民伯伯连忙去把高粱摘下来,生怕它不肯出来。最乖的要数稻子弟弟了。稻子弟弟没有穿衣服,乖乖地让农民伯伯们去割。棉花姐姐露出白肚皮,但是还是不肯露出整个……
冬天的田野最热闹。雪地里来了许多小画家,小狗“画”出了一朵朵漂亮的梅花;小鸡印出一片片竹叶;小马也不甘示弱,“画”出了许多的小月牙;小鸭弟弟印出了一片片的枫叶……小朋友带着小伙伴们冲向田野,有的滚雪球;有的堆雪人;还有的用雪球来打雪仗……田野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真像仙境一样。
家乡的田野,拥有欢声笑语。家乡的田野,也拥有我对它的喜爱!
田野调查报告 篇七
为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来解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其成效应该如何评价?进一层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应当如何解读成都市的“城乡一体化”?为了科学地回答上述问题,本调查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原理,从区(市)县、乡镇、村、农户四个层面分层抽样,在成都市所辖19个区(市)县中选择10个区(市)县为样本区域,共选择34个乡镇102个村为样本点,1020个家庭为入户访谈对象,分别采用《样本点情况表》和《入户访谈问卷》进行调查;并运用抽样调查以样本推断总体的科学法则,力图从总体上客观、真实地反映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主要方面、主要成绩和主要问题。全文是一篇几万字的调查报告,已收入“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专题论文集。“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书斋学者慎谈‘三农’”。本文几位学者走出书斋,以实地调查为成都的发展献计献策,其精神值得嘉许。由于篇幅较长,编者在此摘登精要部分,以飨读者。
一、对于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总的评价
调查表明,成都市以产业演进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制度环境创新为先导推进城乡一体化,终于在农民生活改善上修成了正果。如果说电话用户数量和机动车数量增长表示农民生活改善,那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质变则表明成都市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长效机制的形成。长期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这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症结所在。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举措,牵住了“三农”问题的牛鼻子,20xx年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较大幅度超过成都市和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期增长率7.8%和7.7%,为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构建和谐成都奠定了基础。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产业演进
由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与当地产业发展水平的依存关系,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条件就是该区域是否有足够的产业演进发生。因此,政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着力点,就应当围绕产业演进展开。如果某个区域没有相应的产业演进发生,政府要在这里推进城乡一体化就只能是一厢情愿。从总体上看,成都市应当继续从推进产业演进入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多元化,充分发展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失地农民就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二)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
1.加快农民居民身份转换,促使职业身份转换与居民身份转换相一致
农村居民户口转换是促进农民职业身份转换的重要制度安排,而成都市农村居民身份的转换进程在总体上大大滞后于职业身份的转换进程,因此,加速农村居民身份转换是推进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方面。
2.继续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为了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生活医疗保障,首先,成都市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参保率。第二,应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农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继续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第三,应继续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如五保户、残疾人等)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并制定相应的转移支付措施,确保资金的稳定性。第四,应进一步提高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比重,逐步完善农村养老方案,采用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相结合的方法,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三)进一步增加公共产品
1.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掌握技能的程度
对于影响成都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五大因素(技能、性别、教育程度、耕地面积、年龄)的回归分析的结论是,技能的影响最大,掌握某种手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率比没有手艺的增加95.82%,即在某一个区域,有技能农民的比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因,因此,提高有技能农民的比重成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手段。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掌握技能的程度。
2.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供需信息服务平台
鉴于政府对农民的就业信息提供以及就业指导的不足,必须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供需信息服务平台。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田野调查报告》,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作文:
- ·那一次,我真懊悔-那一次作文600字
- ·苦命的人-记叙文1700字
- ·朋友聚会开场白通用6篇
- ·我爱山-初三记叙文500字
-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9篇】
- ·我的爸爸-父爱作文500字
- ·回家-记叙文作文500字
- ·餐桌前的谈话-记叙文作文700字
- ·汗水换来的称赞-记叙作文350字
- ·游古镇-四年级游记作文400字
- ·七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优秀3篇】
- ·餐桌上的爱-关于爱的作文500字
- ·职场黄金法则【优秀6篇】
- ·三年级《年月日》教学反思(精选4篇)
- ·我的梦想演讲稿600字左右(5篇)
- ·长隆水上乐园-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350字
- ·庆祝建党100年-记叙文800字
- ·人间仙境天河大峡谷-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700字
- ·百味读书-关于读书作文700字
- ·小学英语演讲稿优秀6篇
- ·保育员面试应注意哪些(3篇)
- ·婚礼策划方案流程 钻石婚礼策划方案(精彩3篇)
- ·教师暑期学习心得体会8篇
- ·近视眼的调查报告(精彩4篇)
- ·读书助我成长-记叙文1100字
- ·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优秀4篇】
- ·社会实践最新6篇
- ·小金库自查自纠总结报告通用10篇
- ·垃圾桶前的翻找-记叙文1300字
- ·我的烦恼-记叙文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