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跳水》课堂实录【4篇】

时间:2023-07-18 13:12:08 | 来源:啦啦作文网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4篇《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跳水》课堂实录》,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跳水》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朗读体会,感受孩子心情的变化。

2、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创新、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体会孩子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回忆导入。

板书:跳水。生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师:你觉得课文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小声读课文的3——6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在描写孩子被猴子戏弄时的表情?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2、交流(屏幕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找出重点词(板书),并通过朗读来体会孩子的心情变化。(区别“气急了”和“气极了”。)

3、再读3——6自然段,勾画孩子的动作并批注。

师:其实,我们不仅能通过人物的表情来体会他的心情变化,我们还可以从人物的动作来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快找找看你从孩子的哪些动作感受到孩子当时怎样的心情?

4、通过孩子的表情和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心情在逐渐变化着,那么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客观原因:猴子、水手。  主观原因:孩子自己。(不冷静)

师:正因为猴子放肆地戏弄,水手和孩子不冷静的做法,才促使孩子一步步走向了……(生:危险)

5、孩子最初意识到危险了吗?文中哪个词可以说明?(醒悟)理解“醒悟”。

师:当孩子听见下边的叫声才醒悟过来,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意识到危险,他就感到……(害怕),因为他害怕了,所以他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看到此景,甲板上所有的人都——生:不知所措。正在这时谁出现了?

6、学习第7自然段。(出示第7自然段)齐读,体会。

师:当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时,也被吓得不知所措了吗?

师:那船长是怎么做的?(屏幕突显关键词:立刻、同时喊)

7、这说明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经验丰富)

8、再次体会读第7自然段。

9、学习体会船长的话。(屏幕出示第二句话)

师:大家看第二次喊话“跳到水里”下面用了个什么词?

生:不然。

师:“不然”什么意思?

师:反过来说就是:如果孩子不跳,就……

也就是说孩子应该跳到水里,不然……

师:由此可见,孩子获救的唯一办法就是——生:跳水。

10、引读第8自然段:听明白父亲的话,孩子只能服从命令,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只听……

三、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师:孩子获救了,故事到这儿,也基本结束了。经历了这样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之后,作为一名水手,你想说些什么呢?又或是作为孩子,你会说些什么呢?身为船长你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人物形象图,创设情境。)

1、请你选择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指名交流。

3、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不管今后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像船长那样——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四、作业。

续写:轮船靠岸后,船长、孩子、船员以及那只调皮的猴子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写一写。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跳水》课堂实录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3、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并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一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回顾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把主要内容说清楚呢?(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里都有哪些角色?学生回答

(2)按角色的出场顺序说说?(生回答,生板书: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3)这些角色与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师生交流板书。

2、现在谁能根据这些提示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一说?

3、我们都来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师出示主要内容。

三、默读自学

过渡:水手是怎样逗猴子?猴子是怎样气孩子?孩子又是怎样追猴子的?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的动作、神态、心情的变化的句子。(注:水手 ,猴子 , 孩子 )

读读这些句子,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然后批注在旁边。

读读自学提示,看看主要让我们干什么?

(简化自学提示明确自学任务:画句子——读句子——概括批注)

2、通过1自然段教学生批注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1自然段。(默读)按着自学提示先画句子,你想画哪些句子?用什么符号?读读这些句子,想象用哪些词语进行概括?(板书:逗 钻、做鬼脸)现在你把这些概括的词语批注在旁边。(学生批注)

3现在大家就用这种方法默读2-8自然段 ,画句子——读句子——概括批注

4、学生自学课文。

四、细读课文

(一)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孩子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

我们按课文顺序说说,你花了哪些句子?怎么批注的?

1、水手逗猴子,猴子怎么做的?(板书:摘帽爬杆)谁来补充,猴子把帽子摘走了,面对这么一个调皮的猴子,水手们、孩子又是什么反应呢?联系批注说(板书:都笑)这时孩子怎么样?(板书:哭笑不得)

接着问: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和水手)

2、我们继续看这时候子又是怎么气孩子的?(板书:撕帽做鬼脸)水手们?(板书:笑声大、孩子脸红了,去追猴子。)可是猴子怎么样?(板书:上爬更快 孩子气急了),可是猴子呢?(板书:挂帽做怪样)孩子没有别的办法了,(板书:气极了)

对比理解:气急了

气极了

(1)说说你的理解?

(2)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可不可以互换?

3、孩子气到极点了,只见他放开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的横木,这时水手们?(板书:吓呆)

水手 猴子 孩子

逗钻、做鬼脸

都笑摘帽爬杆哭笑不得

笑声大撕帽做鬼脸、脸红了、追

上爬更快气急了、追、喊

吓呆,叫挂帽做怪样气极了、走横木

4、出示课件: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1)读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失足不行,不失足也不行,你感受到什么?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或情况的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

(3)处境太危险了,情况太紧急了,谁能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

5、现在我们把1-8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结合板书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的情绪从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走上横木,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呢?

小结:水手们不冷静,只顾寻开心,没考虑后果

猴子太顽皮

孩子太爱面子被强烈的好胜心冲昏了头脑只顾那帽子,没想后果。

(三)了解事情的结果,感受船长的机智果断。

过度: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候,谁出现了?

1、 出示课件:

正在这时侯,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时,孩子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指导朗读:谁来读?

出示“从船舱里出来” “本来” “ 立刻” ,从这些提示你又体会到什么?引导:结合其他人的表现体会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谁来当船长读读这段话。

谁还想当船长,直接下命。(直接读船长的话。)

引导:船长那么机智果断,是像你这样喊的吗?

都试试读读这段话。

4、“扑通一声!孩子跳下了水。” 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全文

1、孩子又开始呼吸了,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现在大家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跳水的?可是课文的题目是“跳水” ,你有问题吗?

2、我们看看前面那么多笔墨都是写什么的?文章为什么用这么大篇幅写原因?

由于水手逗猴子,猴子气孩子,孩子追猴子,追到桅杆顶端陷入了绝境,这些描写都是跳水的?对,正是由这些原因才有跳水这个结果。

水手们从始至终都在场,可当孩子陷入了绝境,竟然不知所措。是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解决了问题。有了前边的铺垫,才显船长的机智果断。可见跳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命题方法和以往写事的文章不一样,它采取的是抓住关键内容,抓住关键情节命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写读后感

《跳水》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 显然 因而 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跳水》课堂实录 篇四

王喜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已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但是这种训练应该与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学生去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而不是不加分析地认为学生想得越多越好。

例如,在教《跳水》时,有的教师要学生去想象猴子抢去孩子的帽子后,孩子会怎么想?这就没有必要。表面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但这种思维的开展并不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不搞这个训练也影响不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因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不在前面部分,而在课文的最后两节,主要想说明船长的当机立断、沉着果敢。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围绕这个教学重点进行。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当讲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误上横木、面临险境时,教师不要马上揭示下文,去讲读船长的出现,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进行想象:谁能想出什么办法把那孩子救下来吗?学生会想出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这无疑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接着,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一可行性来。这是思维的集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船长的果敢精神。这时,还可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各抒己见,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而远洋轮船在航行中是会遇到各种风险的,船长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同时,他所以想出“跳水”这个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冒险之举,他也知道“跳水”可能会使孩子受伤甚至死亡,但他只能这样做了。实际上这样的分析,就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初步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如果这时有学生能提出质疑:“万一那孩子在船长命令发出后还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他该怎么办?”那就更好了,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这正是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所要求的,而这种训练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跳水》课堂实录》,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