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精选7篇】

时间:2023-07-22 13:13:13 | 来源:啦啦作文网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人教第九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篇一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

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通过自主学习,质疑讨论。

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变化前后的图片资料。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qing导入

1.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这片黄河流域,可是,很多年来,这条美丽的母亲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吞噬了他们的生命及财产。这又是为什么呢 怎么变成这样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黄河变化的情况,相信我们能找到答案的。

2.揭题,板书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3.齐读课题。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黄河变化前后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认读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生字的认读。(指名读或"小老师"带读的方式")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产生质疑

1.默读课文。

2.产生质疑,师归纳以下几点:

(1)为什么以前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如今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发生变化)的原因

(3)如何治理黄河

四。品读课文,解决质疑。

(一)学习1—3自然段

1.划出黄河过去是怎样的句子,并朗读。

2.师归纳板书:

过去-----摇篮:自然条件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3.找出描写黄河变化的数字

(1)汇报含沙量,大水灾,改道的数字

(2)通过这些数字了解黄河的变化及其危害性;明白用了什么手法 (列数字)

4.指名读,齐读。(指导用"向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

(二)学习4—6自然段

1.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2.通过汇报,师板书:

如今----忧患的原因{自然:气温转寒,暴雨;

人为:人口增多,砍伐}

3.齐读4—6段 (指导读出"忧心")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科学家们治理黄河的办法。

2.师板书:

治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3.齐读最后一段 (指导学生带着期待和信心朗读)

4.齐声朗读整篇课文。

五。交流体会:

1.体会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

2.师总结: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以防水土流失。

3.感悟此篇课文的中心

我们要树立环抱意识。

4.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环保的措施。

六。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都知道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及科学家治理黄河的办法。那么我相信,黄河变回我们可爱的母亲河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我们一定要记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七。板书设计:

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

如今----忧患

(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原因---- --------- 保护环境

治理---

|

环 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富绕的长江之滨,对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十分熟悉。那么你们对离我们遥远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又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有关黄河的资料片,现有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

放cai课件(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2、看完了资料片,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认识,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你们说得对。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课题)

二、读课题,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所欲言提问题,师板书几个重点问题)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3、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三、确定探究学习目标,协作攻关

1、确定探究学习目标

同学们,刚才你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现在我们就确定这四个问题(已板书的四个问题)为我们这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请你们自由分级任选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手头上的资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2、学习自由分组讨论,协作攻关。(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四、交流学习情况,成果共享

1、刚才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情况吧!

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⑴ 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这几句话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⑵ 你们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一找也能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是啊!一系列的材料证明黄河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

(板书:摇篮)

那么为什么又说她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情况。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⑴ 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⑵ 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在近2000年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⑶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些之外,你还能不能从资料中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3、是啊,同学们,我们的黄河变了,无数次的洪涝灾害、旱灾已经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我们的母亲河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祸河)

那么她又是怎样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的呢?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讨论第三个问题的学习情况。

(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篇三

下面是关于《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治理的方案,从而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说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并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2、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三、说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老师,除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 2、自读自悟法 3、合作探究法

这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说教学程序

1、激情导入,共享资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激情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汇报搜集的资料,既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2、读题目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勤于解决问题的习惯,因为有时候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3、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学习了上篇课文《自然之道》,已初步学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本节课,当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再次落实这一单元训练重点。

4、自读自悟,全班研讨。

教学本课一定要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虽是略读课文,但也要在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圈点勾画,并围绕重点问题全班交流。

1)构建以读为主的语文课堂。读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学生通过朗读、对比,感悟黄河的变化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忧患。

2)突破重难点

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议一议”中明白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并通过直观的图示明白了人为的破坏形成的恶性循环。

3)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教师适时补充“大禹治水”、“毛泽东主席的号召”等内容,让学生明白:治理黄河刻不容缓,而且任重道远。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对黄河的变化及原因有所了解,又通过多媒体观看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五、说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的效果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因此,我精心设计板书,让它既可以概括全文,又能突出重点,使学生赏心悦目,加深记忆。

回顾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渗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标理念。从问题的提出到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这里面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学内容

课 型:独立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认识8个生字,并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想看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黄河不仅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 75.24万平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平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 亿吨。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师:(停止课件)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黄河除了叫母亲河,还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吗?

生:不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解决生字新词。

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谁能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黄河还叫什么河?)

生: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说的很对,能再简练些吗?

生:祸河

师:(板书)看着这两个名字,你会有什么问题吗?

生:黄河怎么由母亲河变成祸河了呢?

师:这位同学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看如果把你问题中的问号去掉,母亲河和祸河由一个词“黄河”来代替,这不就是课文的课题吗?能抓这文章来提问,非常棒,今天老师再教你们一招,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出示课件)

按课文内容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

指两名学生读{ 可以紧扣课题,也可以紧扣中心提问,还可以紧扣课文重点、难点内容提问。另外,提问时还要注意根据课文的学习要求来提问。}

三、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那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生边说、师边板书)

生: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的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生: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生: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了,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看第一问题,要想知道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就必须知道变化前及变化后的黄河各是什么样的,对吗?(板书:前后)

生:对

师:变化前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茂盛,土地肥沃

师:那么书中又是怎么写的那?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数千年……自条件更好”(p39~3)

师:非常准确,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正是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

生:美

四、精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

师:原来的黄河也是这样的美,所以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声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呢?请同学默读课文1——5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

师: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黄河在近2000年……苦难”

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给人们的灾难,还有吗?

生:泥沙最大

师:大到那种程度?能用书上的文字说一说吗?

生:“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那么,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68倍、16亿吨、12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也过这样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九曲黄河万里沙”

师:黄河还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播放课件)解释:河床高于地面,原员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师:黄河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因而现在人们有称它为祸河,那么,黄河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引导总结:①社会②自然

师:要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我们关键要把什么管住?生:把泥沙管住

五、整体读文,自由练笔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

生;读并回答问题(师板书后出示课件①②③)

师: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设计怎样的治理方案呢?

生想、说、写、读

六、总结全文

总结:1、通过本节课你知道了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

2、学了本课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3、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但老师更希望你们在今后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像作者这样能和用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吗?那就多找一找有关说明文体裁的文章读一读吧!

七、板书设计;

< 治理方案

母亲河 祸河

(前) > (后)

自然 社会

原因 原因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2、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一、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二、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3、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三、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四、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五、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学内容

课 型:独立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认识8个生字,并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想看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黄河不仅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 75.24万平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平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 亿吨。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师:(停止课件)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黄河除了叫母亲河,还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吗?

生:不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解决生字新词。

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谁能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黄河还叫什么河?)

生: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说的很对,能再简练些吗?

生:祸河

师:(板书)看着这两个名字,你会有什么问题吗?

生:黄河怎么由母亲河变成祸河了呢?

师:这位同学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看如果把你问题中的问号去掉,母亲河和祸河由一个词“黄河”来代替,这不就是课文的课题吗?能抓这文章来提问,非常棒,今天老师再教你们一招,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出示课件)

按课文内容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

指两名学生读{ 可以紧扣课题,也可以紧扣中心提问,还可以紧扣课文重点、难点内容提问。另外,提问时还要注意根据课文的学习要求来提问。}

三、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那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生边说、师边板书)

生: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的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生: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生: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了,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看第一问题,要想知道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就必须知道变化前及变化后的黄河各是什么样的,对吗?(板书:前后)

生:对

师:变化前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茂盛,土地肥沃

师:那么书中又是怎么写的那?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数千年……自条件更好”(p39~3)

师:非常准确,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正是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

生:美

四、精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

师:原来的黄河也是这样的美,所以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声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呢?请同学默读课文1——5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

师: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黄河在近2000年……苦难”

师:2000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给人们的灾难,还有吗?

生:泥沙最大

师:大到那种程度?能用书上的文字说一说吗?

生:“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那么,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68倍、16亿吨、12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也过这样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九曲黄河万里沙”

师:黄河还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播放课件)解释:河床高于地面,原员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师:黄河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因而现在人们有称它为祸河,那么,黄河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引导总结:①社会②自然

师:要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我们关键要把什么管住?生:把泥沙管住

五、整体读文,自由练笔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

生;读并回答问题(师板书后出示课件①②③)

师: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设计怎样的治理方案呢?

生想、说、写、读

六、总结全文

总结:1、通过本节课你知道了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

2、学了本课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3、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但老师更希望你们在今后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像作者这样能和用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吗?那就多找一找有关说明文体裁的文章读一读吧!

七、板书设计;

< 治理方案

母亲河 祸河

(前) > (后)

自然 社会

人教第九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篇七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3月29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江水滔滔、奔腾不息、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壮观的黄河流域图片。教师激情导入: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雄浑的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同学们,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面对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多少人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歌颂她、赞美她。

2.再出示暴雨频频、河道干裂、水土流失严重的黄河流域图片。

看到这个图片,你们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黄河的文章,在感受她美丽可爱的同时也唤起我们的忧患意识。

(教师饱含激情的描述,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激发了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紧接着,用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为全文的学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结合刚才看到的图片,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把学生回答中的重点问题板书到黑板上)黄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办法去治理黄河呢?这篇文章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采用指名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请同学们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关键词语:原来—摇篮,后来—忧患,原因—水土流失,治理—管住泥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三、细读理解,了解黄河的变化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勾画圈点,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2.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2)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黄河的变化。

投影展示描写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的句子。

① 首先读一读原来的黄河是怎么样的?自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地读这一段。

② 自己读描写后来黄河的句子。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的心情复杂而沉重?

扣住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 年间,1500 多次,26 次”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河水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并学习列数字这种说明的方法。

请同学们怀着深深的忧患读这一段。

(尽情地渲染黄河过去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由衷的热爱,同时丰富学生课外语言的积累。学生通过想象、通过语言感受到黄河的壮观。黄河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心灵冲击力是很强大的。由此,保卫母亲河的强烈愿望会自然而然产生。)

四、交流讨论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1.读写原因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天灾人祸。

天灾和人祸是黄河变化的原因,你怎么看造成黄河变化的这两个原因?请找到课文中的词句,再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中讨论。

2.引导学生读文本,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人们对黄河做了什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这些滥砍滥伐的人们说些什么?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五、畅谈启示

1.再读读课文以及“资料袋”内容,想一想自己受到什么启示。

2.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本地河流湖泊的现状谈感受。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使课内和课外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使书本和实践有机结合,可以使语文课变得“厚实”起来。)

六、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如今却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延伸拓展,升华认识

治理黄河任重而道远,古代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今天我们仍然肩负着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历史使命,抗日战争时期有首歌唱得好:“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今天我们仍然要唱这首歌,再打一场黄河保卫战。让我们做保护黄河的小宣传员:画幅画、写广告语、写份倡议书来呼吁人们为保护黄河、治理黄河做贡献。

八、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调查自己生活地区的环境问题,把建议写下来,寄给政府有关部门。

2.背诵《黄河颂》。

九、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列数字     作比较

原来       摇篮

后来       忧患

原因       天灾       人祸

治理 牧、林为主  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晰,材料确凿,数据翔实,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本文要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以略读为主。其中,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学习的重点,对黄河变化的原因就应作深入的思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