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单元教学【最新6篇】

时间:2023-07-25 16:58:49 | 来源:啦啦作文网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浅谈语文单元教学》,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单元整合让教学活起来 篇一

教学中,我们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使用教材中所学的英语语言,接近半数学生几乎没有想过或尝试过运用所学英语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写作内容,少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甚至放弃学习英语写作。这提醒我们:英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授课时,是否忽略了应“授之以渔”,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学习英语写作,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以单元话题为主线,整合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材中与该单元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加大可理解性阅读的量,并根据阅读的话题内容,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较为真实的情境。我要求学生根据写作任务中提示的信息进行练习,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写作评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遵循“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编写原则,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主导,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每册教材通常由六个单元组成,各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语言地道鲜活,从多方面强化语言技能的训练。尽管初一到初三的英语教材中都会有同一话题为主线的螺旋上升的阅读材料,强调了学习语言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基于单元话题的这些教材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在初三英语写作教学中,笔者采用“话题整合”的方法,围绕某话题对初中各年级的学习内容进行同类话题归纳,并开发课外资源,丰富教材中单元话题的阅读材料,把写作过程分为“依托话题的任务型写作任务—分析写作任务—讨论拓展—限时写作—习作自评互评”五个步骤,整个过程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着眼于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现以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8单元Keeping Safe为例,简述如何基于单元话题整合初中三册教材中所涉及的话题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型读写训练,从而提高初三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写课前,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情况。如Keeping Safe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安全自救自护”,属于课标中话题13(Health)的第6个子话题(Accidents)和话题23(Society)中的第3个子话题(Rules and regulations)。本节课是一节写作课,写作总任务分别包括了校内安全建议、校外安全建议、火灾自救建议以及交通安全建议。

本课写作任务所谈及的自救自护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通过阅读有关校内外的自救措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训练阅读技能的同时,学会如何在发生伤害时采取有效、科学的自救,获得自救自护常识,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伤害、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本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制作安全建议书,训练学生运用本单元信息和语言以及网络信息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通过阅读课获取并理解了第8单元语言材料中所涉及的有关学校安全规则等,但是,如何把所学习的内容输出并迁移到笔头完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安全手册是学生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第8单元的阅读材料,根据写作内容要求提取相关信息,笔头完成安全建议书的制定。通过完成该项写作任务,培养并训练学生根据内容要求有机地将读写结合起来,提高书面表达准确性、连贯性的能力。本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因此学生还要初步学习根据写作技能的评价标准从内容、语言和逻辑三个方面自评、互评,以达到书面交际的有效性。

通过一年的尝试,我利用单元话题整合开发教材资源的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写作材料、体验分角色自主写作的过程中,通过与组内同学互助合作、交流分享,真正对如何写作有所感悟和思考,成为写作课上的主人,形成了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阅读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写作的意识、能力以及整体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篇二

苏州大学文学院 宗 琪

【摘 要】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剖析了语文单元教学的现状,并从进行单元重组、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读促写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基本贯彻了这一精神,尤其是以人文主题来组织各单元内容这一特色,有利于师生进行人文、思想、情感、审美等教育,但这同时又容易产生语文单元教学中“人文至上”、形式化、读写脱节等弊病,增加了语言综合运用教学的难度,影响到语文工具性这一根基的强化。所以在肯定语文新课改成果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有很多地方还值得教师研究和反思。

一、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剖析

1、教材组元不尽合理。单元教学的优势就是通过迁移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内化情感的目的。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扭转了过去“工具至上”的编排方法,以人文主题构建单元。这在强化人文教育的同时,却削弱了语文的工具性地位,增加了从单元角度整体建构单元知识点和能力发展点的难度。虽不乏一些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单元,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建筑艺术”,其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等几篇选文均为不同风格的说明文,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语言特点能进行综合理解。然而更多的单元组合则是“混搭”,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枣核》《最后一课》《古诗四首》等,除了都属于爱国主题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语文”联系,教师只能从人文着手进行迁移整合,语文课上充斥着思想品德课的氛围,缺少“语文味”。此外,单元与单元间的组合也很难寻觅逻辑性,无法体现单元教学目标间的层级递进关系,以致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很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2、单元教学形式化。“以教读带自读”是单元教学最具特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很多教师的单元教学都流于形式,如将单元教学当作几篇课文的简单相加,没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教读课一讲到底,恐有疏漏,却很少给学生讲规律、教方法;自读课则放任自流,缺少引导,无法做到“瞻前顾后”和“篇间联系”,学生学到的都是零碎、片面、局限的知识点,能力训练无法系统、有序进行。另外,在科学化思潮影响下,教师试图总结出单元教学的示范性流程,以期达到效率最优化,如山东省的“四步骤多课型”、广东省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模式等,笔者认为,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规律,不利于建设以生为本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读写脱节。我国的语文教学普遍认可以“阅读为基础”,现行教材的编排以阅读材料为主,单元教学也以阅读为中心组织教学,这就导致写作教学处于无时间保障、无系统教学计划的状态。具体表现在:①阅读教学对写作指导的作用薄弱、阅读积累向写作能力转化的效率低下。阅读教学过程侧重于文本分析与情感体验,多围绕内容、选材、结构、语言、立意等展开,这本应与写作教学相融合,但许多教师没有进行整合。除了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外,编排教材时人文性为主的阅读教学与工具性为主的作文教学间缺少系统联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②有些教师在融入写作知识教学时,或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或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很少留有写作实践的机会,因此,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貌合神离,效果很差。

二、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进行单元重组,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鉴于现行语文教材偏重人文主题、弱化语言训练的现状,教师需立足教材,在单元教学中进行内容重组,以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一线教师虽无法左右教材体系的编排,但却可从单元教学需要和学情出发,积极进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单元重组:设计合理的单元应予以保留并充分利用;设计欠妥的单元则应在深入解析单篇课文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包含相同语文知识点的篇目同类合并,构成以“文”为主的新单元。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调序、增删,调序是指理清新单元中各篇文章的主次关系,确定教读篇目和自读篇目。增删是指忽略一些工具性较弱的篇目,增选一些符合单元教学目标且文质兼美的文章,以满足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在以“道”组织的单元教学中,因其人文主题是并列的,故单元的顺序排列往往缺乏逻辑性。当按“文”重组时,单元间应符合学习规律的合理排序,以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层级递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转变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利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语文课堂。针对单元教学中出现的形式化弊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单元教学观念,并以此为指导,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的突出优点是通过“以教读带自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读课承担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规律性内容的梳理,切实起到“举一”的作用;自读课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主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体验中灵活运用教读课上习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真正达到“反三”的目的。其中,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是提高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找准教读课和自读课之间的连接点,架起从教读到自读的桥梁,进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单元教学的组织方面,教师可从1987~1988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中汲取营养。根据单元目标,每单元均由一两篇教读篇目领衔,由此让学生对单元目标产生较为深刻的理性认识,然后“举一反三”,以两三篇自读篇目为拓展,以此巩固学生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写作教学上。

3、坚持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针对读写脱节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将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语文知识与写作教学相整合,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切实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首先,教师可针对单篇课文中的某些写作亮点进行课堂练笔,这既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写作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文中精彩的段落,可仿写;课文的留白,可续写;有悬念的结尾,可改写;文章学完后,还可写读后感……教师也可综合运用这几种方式,通过写作实践,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侧重点不同,训练点也不尽相同,并非每篇课文都需找到其写作训练点,只要择其一二、为我所用即可。

其次,单元教学进入尾声时,常有一个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的作文训练,这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现今的单元教学多以阅读教学为先导,其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往往是“散兵游勇”,缺乏系统性。如果能在单元教学中尝试以写作为先导,既能为阅读教学指明方向,又能弥补现今系统性作文教学的缺失。为写而读,比泛泛而读的成效要大得多,单元教学应当从单元的作文训练入手,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单元教学自产生开始便为语文学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单元教学中注重作文教学是对语文工具性本真的回归,同时,教师也应正确理解新课标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家伦,赵黎丽。呼唤单元教学的涅盘[J]。中学语文,2009,(31):3-5.

[3]王家伦。呼唤单元教学的涅盘(之二)[J]。中学语文,2010,(7):9-11.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篇三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使广大教师适应课堂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我校采用了单元教学法。

一、指导思想

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托,新课改理念为先导。语文单元教学是在整合教材资源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吸纳课外丰富的语文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生成、建构等新理念在单元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语文学习的目标是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始终被强调。语文学习方式也是综合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的语文教学中被积极提倡。同时,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要给教师、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这样一种态度事实上是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生成予以充分肯定。这些观念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以此反思原来的教学行为,我们就会发现封闭的单篇备课教学是很难包容、渗入这些新理念的。因此具有整体意识的备课教学——单元阅读教学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最佳方案。

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设计思路,突破了原有教材体系的封闭和乏味,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作为教师,新教材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角度来看待,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契合语文教材的主题设计思路,单元教学可以说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个可操作的途径。同时,也有利用提高课堂效益,建构高效课堂。

单元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单元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构建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概括出的基本原理即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为理论依据。构建单元教学的宗旨,在于改变教学无序和低效状态,在于优化教学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基础。

二、实施步骤

(一)单元教学设想

采用单元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能力训练的连续性。整个过程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法指导,有利于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博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

1、实施单元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1)高效课堂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

①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个时间段都有事做,节约每一秒,删除无用的话和环节。

②每一节课都要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

③时刻要学生心情舒畅,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乐学、善学,保证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都高效收获。

(2)高效课堂要达到三个效果:一是学会,二是会学,三是巧学。学习中,教师要与引导学生与中招考点对接,准确解答,灵活运用。

(3)高效课堂要达到三个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

(4)高效课堂要做到三动:行动、心动、神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

2、优化教学环节,抓好“切入点”

每一篇课文的处理,要做到以下几点:要合理,要巧妙,要有新意。如何做到合理、巧妙、有新意呢?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的艺术化,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阅读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要抓好“切入点”。“切入点”抓得好,可以较好地推进课堂教学,可以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可以优化教学,达到高效。一篇课文好的“切入点”就好比是扔入平静池塘的石子,会激起满池涟漪。选择“切入点”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切入点”要能够涵盖主旨。(2)“切入点”在文本中有辐射作用,上牵下连,能顺带出下文的情节。(3)“切入点”可是以事件、人物、物品、一个概念,一个词语,或几句等。 一篇课文的“切入点”抓得好,很容易就能做到“纵向拎出,再横向拓展”。如《我们家的男子汉》可以抓住 “男孩子”“男子汉”“男人”三种称呼切入,巧妙地对文章进行解读。《苏州园林》可以抓住“图画美”来切入,拎出一个点,然后牵动全篇,思路清晰,降低了教学难度。

3、合理确定目标 明确便于检测

三维目标科学合理,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知识与能力是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延伸,不是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二者的达成通过过程方法来体现。制定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单、集中,使所制定的目标可以在学习中检测。具体体现:三维目标不分别列开,不制定口号似的目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些目标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检测的)。

(二)单元教学实施步骤

1、发挥集体优势,搞好分工协作

(1)有计划地学习、解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梳理、建构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

(3)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指导下,确定每一学年的目标,我校七年级侧重于对学生兴趣培养,八年级侧重于方法指导,九年级侧重于综合提高。当然只是个侧重而已,这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学年目标的指导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每一册的教学目标。

(4)在册教学目标之下,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认真地解读近年来,至少是近五年来河南中考试题及其它省市的中考试题,把握课标在高一阶段的考查考核中体现出的具体考点、考型,将单元目标和中考知识点对接。进而将这些对接点落实在每一课的目标中,达到高质量,高实效。

中考试卷是课程标准中各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最好体现。所以解读中考试题,无疑是将课程标准细化的一个过程。概括近几年的中考试卷,特别是河南的中考试卷的考查点,就可以确定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细化的目标。如阅读教学这一块中,记叙文大致考查以下几个方面:情节的概括,标题的解读,人物形象分析,段落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读书摘记(谈感悟),写作手法的运用,揣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呢等。弄清楚了这些考查点后,就可以在教学过程有针对性的落实。所以解读中考试题,以试题板块为板块,在教学中确定有序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做到有序,是非常有实效性的一个举措。

(5)在解读《课标》、教材、中考试卷的基础上,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以级段为单位,确定本级段中每一册的教学目标,每一单元的目标,每一课的目标。然后在语文老师会上交流,讨论,最后印发成册,人手一份。

2、做好单元教学,逐项落实目标

这一个环节是单元教学的核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二个阶段。我们把每一单元的课分成四到五种课型:引入课、精讲课、探究课、自学课、练习课。

第一阶段:明确目标,习得方法

具体做法:

把本阶段的课型定位为:引入课,精讲课。

引入课

向学生讲清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习重点、训练目的和具体要求,明确新单元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如何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每一单元阅读教学之前,我们都要上一节引入课。这节课的核心是要学生明确目标,回顾和本单元目标相关的知识,引导时候要关注学生以前的知识和能力。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我们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第三单元的几篇文章有散文、小说,还有一篇浅显的文言文,所以上引入课时不但要做好文体知识衔接,如小说、散文知识的介绍,还要做好阅读方法的衔接,如描写人物的方法,表达方式作用的把握,截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中心,语言的特点等。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和方法、能力,及时做好知识链、能力链的对接和拓展,从而确定将要讲授的新课的具体目标及重点难点。

精讲课

精讲课的中心任务是:精讲示范,引导学生“入门”、“上路”。从单元中选出一两篇课文,以教师精讲为主,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方法、步骤,找出规律,同时要紧密地联系学生以前的方法积累,将习得的方法条理化,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能够在以后的阅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课中有样子可循,不走弯路。

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方法呢?就是要上好精读课,拿出两篇比较有难度有代表性的课文作为例子进行讲读分析。精讲,在这一步骤里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积累下来,反复练习。教学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说《我的母亲》的教学目标,结合中考考点的基础上,确定为:

①感悟人间最伟大的至爱亲情

②学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③揣测人物的心理

把握记叙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④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

⑤理解文章记叙的时候穿插议论的妙处

这些目标中凡是学生已经掌握了方法,形成能力的,在学习时,只需一点即过,做到复习对接就可以了。凡是学生没有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目标,就要精讲、细讲,教给学生方法,形成能力。如,上述目标中,重点是揣测人物心理,难点是理解记叙时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其它的目标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淡化处理。如这样设计:这篇文章截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同学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能不能谈谈如何概括事件呢?

概括事件,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学生能总结出方法,并能准确地概括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件+结果。这一目标在这节课中就相当于一个小检测,或者是检查复习而已。理解文章记叙时穿插抒情议论是这篇课文的难点,所以老师要做好细致的引导,师生之间多互动,力求让学生明白,可以结合写作来渗透。“同学们平时写人的时候,往往就是把事情叙述清楚就完事了,人物的性格,作者“我”的情感需要读者去猜测。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语言,乏味无力。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我们缺少了画龙点睛的议论。为什么读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和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呢?原因是缺少了抒情。而这《我的母亲》篇文章中,作者每叙述一件事情,都用上了议论性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好比是串冰糖葫芦的竹签一样,把一个个零散的事件串联起来,将事件与中心有机的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启发和引导之下,难点也就不再是难点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议论在叙事时的作用。

第二阶训练落实,稳步提高

具体作法:

把本单元中除用作示范篇目(精讲)定位为三种课型:探究课、自学课、练习课(拓展课)。

探究课

这部分课文教师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提出问题,事先印发预习研讨提纲,学生课外预习、课内研究讨论,每篇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如苏八上第三单元的《甜甜的泥土》这一课的教学,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这节课研讨的重点定位为:

①感悟人间最伟大的至爱亲情。

②把握记叙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③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

这三个目标在前面《背影》《我的母亲》中都已经学习过。这一节课其实就是前两课精读课的延展,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将这三个目标落实到位,将阅读方法科学化、条理化。

自学课

让学生在课外独立自学,形成自学学案,然后在课内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小组内交流,每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内交流。这一环节是语文教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如苏八上第三单元的《人琴俱亡》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能准确地翻译,并能够结合单元主题解读人物性格,体会人物的个性化描写。本节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适当引导为辅。

练习课(拓展课)

在前几个课型的基础上,将最后一课《父母的心》定位为练习课。运用前几节课上形成知识(考型),能力与方法,运用到最后一课的阅读学习中。针对这篇文章,每个同学都要出份试题,围绕单元目标,结合中考题型,设计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署上名字,再发给其它同学,限定时间解答。然后返回到出题人手中批改。这中间,老师要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

3、单元反馈测试,系统评估总结

(1)单元反馈测试

单元教学结束后,必须对学生进行一次反馈测试。单元反馈测试,是考查学生能否独立地将所学的新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并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必要过程。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设计有一定深度的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采用多种形式检查,无论用什么形式老师必须掌握情况,写出单元教后记,主要是查找不足。其目的一是向学生反馈不足,二是以备教师作下一单元教学计划的参考。

(2)系统评估总结

在整个单元的实践课结束以后,教师应对本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结合学生反馈测试结果,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估,总结和查找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同时,也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复习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新的零散的感性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使之成为理性认识。对单元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而达到的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机械记住或一般了解教材中所罗列的知识水平上,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地将新知识有机地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概括化,从而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有效的经常更新和深化的知识体系,达到从知识的本质上掌握知识的目的。这一环节仍以学生活动为主,其方法可采用比较法、点面结合法等

三、目标落实

1、单元教学的实施以学年为模块,根据不同年级教材的总体目标进行备课和教学。

2、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分解单元目标,发挥教师个人优势,集体进行备课。

3、学年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考评,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附1:

七——九年级六册教材阅读教学目标

七——九年级的阅读中,材料中涉及的范文按文体分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按文学样式分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古诗文阅读融合在三年的教材之中。在三年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由读懂到会读是一个有序的目标。

在初中三年阅读教学中记叙文的阅读一直是重中之重。

七年级上册以记叙文阅读为主。

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中融入说明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仍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

八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中除记叙文和说明文外还融入了议论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中除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外,还融入了一单元的文学评论。

九年级下册除了记叙文和文学评论外还融入了戏剧剧本的阅读。

文言文阅读由浅显的叙事性的文言逐渐到有深度有思想,理性较强的文章。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三年中要完成的主要目标。

阅读积累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三年中有序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先引导学生能读懂文章,最终教会学生会读,会处理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总之三年的总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2、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各种文体的方法,最终目的达到学生会自主读书。

3、学生能积累文言知识并能借助工具书,正确地翻译,能够理解分析文章的内容。

4、能够理解并鉴赏诗歌。

5、引导学生会积累词语,积累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积累优美的句子。

附2:

具体的案例 ——以语文版八上第三单元为例

一、单元概说

本单元几篇文章反映的都是人间至爱亲情。写人记事是这几篇课文的共性。《背影》《我的母亲》属于散文,突出特点是摄取闪光瞬间或者典型片断来结合文章。《甜甜的泥土》《父母的心》属于小说,阅读时,除了关注人物的心理外,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也是应该注意的要点。《人琴俱亡》是一篇古文,所以应侧重于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对课文内容、主题的把握。

二、单元目标

结合册教学目标,结合中考考点,制定本单元的目标。

1、学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2、揣测人物的心理。明确记叙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指出其作用。

4、理解文章记叙时候穿插抒情议论的妙处。

5、 学会阅读浅显文言文。

6、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三、课目标

结合单元目标,制定每一课目标。

《背影》:上述单元目标中的1、2、3、6——精讲课

《我的母亲》:上述单元目标中的1、2、3、4、6——精讲课

《甜甜的泥土》上述单元目标中的2、3、6—探究课

《人琴俱亡》上述单元目标中的3、5、6—自学课

《父母的心》——练习课(练习题的设计要符合单元目标)

四、选择课型

1、引入课(在单元教学之前)

明确散文和小说的相关知识。如散文的线索,小说的三要素等,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这些知识。明确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等。

2、精讲课——《背影》

以《背影》为例,落实线索,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课堂上教给学生方法。以《我的母亲为例》落实截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学习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的作用。品味文章的语言妙处及其言外之意。

3、探究课——《甜甜的泥土》

《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的阅读,可以运用示范课上老师教给的方法,分小组合作,研讨。让学生说,老师指导,总结,在生评价完之后需要补充的时候补充指导。

4、自学课——《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这篇短小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能准确地翻译,并能够结合单元主题解读人物性格,体会人物的个性化描写。本节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入辅。

5、练习课——《父母的心》

针对这篇文章,围绕单元目标、中招目标,每个同学都要出份试题,班内交流。

五、单元测试

以级段教研组为单元,紧扣单元目标,拟一份质量较高单元测试题,切实落实好考、评、补工作。及时总结,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

单元整合让教学活起来 篇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单元整合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它体现的是教师对教材乃至语文教学的整体化、系统化把握,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从宏观角度对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及内在规律进行探究,从而助力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单元整合教学有正确的认知,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概述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导致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其中一大问题就是整合性不够,教学结构较为散乱。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和分解,导致语文学习资源的利用率难以有效提升,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普遍联系与内在规律也掌握不够,使教学效率不高,难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在于围绕主题抓取教材内容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统整与融合,更加契合以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索为主要形式的全新教学要求,既能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结构,又能从细节上促使学生对语文内涵有更为深切而准确的把握。在实际运用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相应的特点,从而实现对该教学模式优势的充分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

1、教师应强化教学中的对比性

单元整合教学意味着将语文教材按照单元进行剖析和把握,而除了对比各个单元的内容,还要对比单元内部不同的课文,实现整合与对比的协调,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教材共性及特性问题,促使学生准确理解知识要点。

2、单元整合教学需要强调整体性

在进行整合时,教师必须按照一定的主题、特性进行操作,不能随意整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重要目标,围绕学生实际需求以及特定主题等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形成完全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内容,保障单元整合教学质量。

3、单元整合教学具有高效性

单元整合意味着对重点内容的深度把握,同时对相似、详尽的知识点进行统一讲解和教学,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并保障實际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1、科学制定单元整合教学计划并加以落实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整合性强,即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整合,这意味着传统教学计划不再适用,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合适的规划,方能指导和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作为基础,对单元内的课文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挖掘这些课文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提炼出对应的主题,为后续制定单元整合教学计划提供重要依据。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重点从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三者的有机协调,进而为教学活动的高水平落实提供保障。

从教学大纲要求来看,教师需要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延伸,同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如拼音、生字词、造句、修辞等。对知识点进行合理压缩,可以在教学中落实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培养,进而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节省大量时间,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教学进行合理优化。

从教材内容的角度看,教师不仅要对单元内课文的教学进行合理规划,而且要对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可以将同一本教材中主题相近或相反的单元进行对比教学,进一步突出单元的整体性与对比性,帮助学生以更加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

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在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科学计划,让教学更加贴合学生需求。

2、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并优化教学内容

在实际运用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先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指导,进而保障教学的高效率,避免在教学活动中因为各种偏差而浪费大量时间,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对学生的培养作用。

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而非按照固定模板进行操作,防止教学目标与实际脱节。如,有的单元课文包含大量生字,教师便可以将生字词学习作为教学目标;有的单元课文包含大量经典段落,值得学生反复诵读、研究、模仿和创新,教师可以将课文背诵与仿写作为教学目标。而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则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让内容可以完全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

在优化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延伸拓展和删繁就简。不管是新课程改革要求还是从学生发展角度看,都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同时挖掘其中的重点,有效凸显教学的高质高效。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基本指导,以学生实际情况为重要参考,以各种渠道获取的教学资源作为拓展重点,以单元整体性与对比性的协调为主要手段,构建起更加符合单元整合教学目标要求的优质教学内容。

3、探索先学后教的单元整合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强化自主学习特性,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索收获知识,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高水平的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整合意味着教学内容量的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突出教学重点和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课堂内容吸收量有所增长,如果学生依旧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进行学习,那么实际教学效果必然难以达到预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先学后教的单元整合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布置单元整体预习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单元导读、课文预习、生字词记忆等方式,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简单、系统的预习。单元整体预习既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提纲导学等方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如,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以识字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识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研究写作方法以及课文思想情感等。而在课后,教师也要布置相应的复习指导方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和探究,为深层次教学的落实奠定基础。

4、落实教学评价并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不仅可以反映实际教学情况,而且能为教学优化及教学水平提升提供重要依据。在单元整合教学背景下,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教学评价机制,而是要根据单元整合特性,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单元整合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从一开始的预习到课堂上的教学再到课后的复习等,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果等进行评价,同时要在知识之外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合理评价,尽量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教师应以教学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同时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应对和改善,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单元整合教学水平,逐步探索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总之,单元整合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较大的运用价值,十分契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值得教师着重研究、尝试与运用。同时,教师应对单元整合教学有正确认知,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技巧,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路径,进而打造高质量的单元整合教学课堂。

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篇五

结合你的教学经验,谈谈你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及手段,你常用的评价“高招”有哪些?效果如何?

答: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闭卷考试、观察、检测、点评等手段,通过学习我觉得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主动地自主学习,离不开学习的评价机制。评价要“遵循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适应语文学科教学评价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调整、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语文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以前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1)绝对评价法

(2)相对评价法

(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4)测验法

(5)征答法

(6)观察提问法

(7)作业检查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改进的尝试,具体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量表观察法

第一:学科学习档案袋评价。指导学生收集个人的语文学习作品及成果,建立档案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档案通常在开学初建立起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类装入档案袋中,如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读书笔记、文章以及手工制作的成果等。如我收集的成语小故事、我制作的成语卡片、我做的手抄报等等。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档案袋认真维护保管,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年级中进行展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也及时予以评定,并写上客观的、公正的、发展性的评语。成绩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成绩稍差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商量改进的办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口头批评,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老师也可以把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档案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并把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汇报,共同分享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档案袋评价方式的推广很有意义,它能帮助学生与教师了解学习与进步的状况,此外对于学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档案袋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克服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和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特别是对那些爱动手的学生,则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

第二:个人学习资料册评价。语文课因为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经常需要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学习资料,以弥补课本内容的局限。每一节课前,教师都要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查找或图书查找,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影印资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并且按照查找资料的内容分类整理。上课前使用它起到预习作用;课后重读,可以起到复习作用;平时多浏览,更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个人学习资料册和档案袋的区别是:档案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资料册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学生平时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依据。坚持个人学习资料册的使用,既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从中锻炼了学生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分类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学习表现评价。例如:上课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及主题活动的表现等等,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并且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开始时,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在评议中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师和课任老师合作,使学生学会比较、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进步。

第四:课堂纪律评价。在课堂中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采取民主评议,即小组评议与任课教师评议相结合,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保证稳定的课堂秩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五:持续激励式评价。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同学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鼓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

标准化检测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参加校统一考试,并且把期末成绩折合成一定的比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的各种评价方式,特别是档案袋评价使学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坚持实施之后,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又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新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替代性评价

?替代性评价是在标准化测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传统测验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在于评价的方式,也表现在评价对象的灵活性上,替代性评价可以用来评价那些在传统测验中表现不佳或受到限制的学生,以帮助教师作出关于这种学生的有效推论。由于替代性评价通常需要测验学生应用先前所学知识、经验解决新异问题和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因此通常也被称为表现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替代性评价往往需要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始发行为,由高水平评价者按照一定的标准直接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因此可以说,替代性评价强调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或模拟生活情境中完成一定的任务,通过对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完成任务的成果来评价学生。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可以促使学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

再次,我认为在评价中还要注意:

一、评价要呵护童心 。

二、评价要注重引导。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作为教师,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要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情感走上正道。

三、评价要把握好度。

赞赏也应该有个“度”,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的赞赏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把握评价语的“尺度”和“温度”。所谓尺度,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的评价语,教师要掌握各种可比性材料,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所谓“温度”,就是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注意评价用语的“升温”。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富有情感的语言纵情渲染,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不断地为课堂“升温”,从而使学生有向高一层次攀登,持久地参与学习的动力。如《珍珠鸟》的教学,课始时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个朗读的机会,并送上一句“你第一遍就能读得比较正确,很不错”,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等到课堂教学逐渐进入高潮,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时,教师的激励语也臻于“高温”,一句“你读得真棒,把我们都带到人鸟相亲的美好境界中了!”使学生的成就感满足感也趋于“高温”。

四、评价要讲究趣味。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评价时,我们也要讲究语言的趣味性。

2、结合对新课程理解,你觉得应该怎样发展性的评价学生?举例说明。

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仅管现成评价的方式很多,诸如小组评价、形象评价、参与评价、延迟评价等等。但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和最有效的评价。发展性评价的要义在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为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全面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学业素质评价和品德素质评价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入手,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应将日常发展性评价、学期阶段性评价与学段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客观翔实的资料,为高中招生考核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引导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语文学科特点为依托,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以成长记录为基本评价方式的发展性评价。评价手段要便于积累评价资料、便于评价操作、便于实施多元化评价。要贯彻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成长自我记录为主,实现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评、老师定评相结合。评价的方式要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教学评价为评价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便于评价资料的集中与融合,以及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奠定基础。评价角度要体现多元化,坚持情感评价与知识能力评价并重的原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制定多元内容融为一体的评价标准。要贯彻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指出发展方向,留出选择余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语言水平发展的评价原则,激励和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的教学设计应适合学生不同智力特点,正确认识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使学生学会合理性思维,养成创新思维的良好学习品质。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发展性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在过程的,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形成性教学评价。它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

比如在习作课上,每个学段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评价不能采用“写得好,写得不错”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应根据学生实际的写作水平,采用“错别字少,语句连贯”“表达流畅,事件很感人”“这个故事教师都被你感动了”这一类评价语。因为句子准确、连贯、有感情,这是小学生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来评价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可采用的评价方式有: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是近十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汇集学生作品以展示学习上的进步,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发展性评价,它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克服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强调学业成绩的做法。笔者在语文课改中,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来运用这一方法。

单元整合让教学活起来 篇六

纵观二期课改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单元课文以主题组合,围绕主题选编课文,围绕主题安排各项学习内容,前后学习活动互相联系,每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主题单元教学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策略,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既注意教科书同一主题下各部分内容的相互支持,也注意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现实生活, 做到瞻前顾后,整合备课,整体设计安排教学,发挥教材整合的教学效果,实施灵活而开放的教学。

整合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整组合,将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口语表达、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

因而,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胸怀全局,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单元整合教学应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

一、 整体性

单元整合教学遵循“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的教学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学”。以单元开头的“导语”部分为切入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训练的内容,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各课学习做准备。

“部分体验”指分课或分块学习。该环节是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学习活动过程。它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如:或利于训练朗读的,或利于检测学习的、练习口语交际的,或利于启迪心智的,或利于丰实想象的,等等)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同时,在进行单课或分块学习时,注意课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课外积累为课内学习服务。

“整体感悟”,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我学到了哪些知识(识字,写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美、情、理方面的教育与感染,等等)?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识字写字的本领,背诵、积累的本领,听、说、做的本领,等等)?在此基础上相机向课外拓展:一面组织汇报课外阅读感受,交流积累收获;一面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如:语文新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的整合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读懂导语,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通过单元课文的学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通过导语学习让学生整体了解单元课文内容,明确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接着,引导学生浏览、通读单元课文,边默读边动动笔墨,圈圈,划划或作作批注,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把不理解的问题或阅读感受写下来,有些重点的词语(如课后练习中出现的)抄一抄,默一默。

然后,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适度引导学生找一找主题相似的课文。和《太阳》一课一样同是介绍科普常识的文章是那一篇?《大树医生》和《白银仙境的悲哀》都是告诉我们什么很重要?鼓励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是哪两篇文章,并将主题相似的课文进行重组,确定单元课文的学习顺序和教学时间。

《太阳》和《空气中的“流浪汉”》是两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应该让学生精读,通过阅读了解太阳和灰尘的知识,体会其写作特点。《白银仙境的悲哀》旨在告诉我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应精讲精练,在此基础上对《大树医生》一课设计一些练习,以练习课形式学习此文。学习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姆潘巴的物理问题》后布置语言实践活动实验准备,自渎《奇妙的橘子皮》并完成语言实践活动后完成习作《探索》。自读课文《奇妙的橘子皮》内容较为浅显,是学生的习作,写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的事,可以作为习作例文进行教学。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结合语言实践活动,借助教师提供思考题和实验表格重点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

最后,在学完整个单元六篇文章之后,对单元内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并与单元导语学习时的笔记进行对照,通过一单元的学习回顾,总结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解决了哪些问题,学会了,弄懂了什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不断归纳,不断总结。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单元整合教学”便于从整体入手,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这个单元内容怎么都讲这个呀?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吧?),促其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在“部分体验”学习活动之后,再回到“整体”上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把握。长期如此循环渐进,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会不断提高,良好的语感也将随之逐渐形成。

二、 综合性

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旨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相同或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 www.haozuowen.net 使其获知数量和获知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语文新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整合教学就是以“学习单”为抓手综合开展的。

学生边学课文边完成学习单,课外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学完一课后有意识地从课外阅读中阅读一些有关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或运动员等文章,当然也可以学完这一单元后在以后的阅读中遇到类似的篇章时再将课外拓展部分完成。

本单元积累名言警句重点在于结合课文介绍的杰出人物身上所表现的品格精神也就是今后他们成功的因素。然而名人名言的积累更重要的在于运用,要学会在自己的文章中、在平时的口语表达中恰当运用。因此这里要求学生积累的名言有的是老师给他们听记的,有的是以前曾经积累过的,鼓励学生将名人名言在辩论会上作为道理论据加以运用,或在小练笔中加以选用,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将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用到作文中去。

随着单元课文学习的深入,学生对成功者须具备的因素的认识必定逐步深入。没有学习课文前自己对成功的认识怎样,学完单元课文后又是怎样理解成功的呢?相信学生认知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这时可以鼓励学生写写小练笔:《我眼中的成功》。当然,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成功,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成功,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那么学习了这一单元课文后学生对成功情感体验也应该有了倾述的欲望,这时也可以让学生以《xx成功了》为题写写小练笔,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同学、朋友、父母等等成功的事例,学生不会再为写什么、怎样写而烦恼了。作文结合本单元课文,可以选择《听爸爸、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学习了6篇课文后学生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环境的渲染等的作用有了一定的感知,写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从而以读促写,读写双赢,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单元课文资源整合,使有限文本生成无限资源,在整合中,主题由平面变成立体,由单薄变得丰满,这一组教材中的每项内容不再是一颗颗的珍珠,而是由这些珍珠相互辉映形成的一道风景,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知识、情感、方法浑然一体的学习情境。通过这样立体块状的单元整合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加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也使得学生不唯权威为上,对形成独立的思考形式,富有独创的思想意识有很大的作用。

三、 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非单靠课堂“言说”。“单元整合教学”,可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依单元主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如图片、文字、他人语言、环境等)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

新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综合练习4中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辩论会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在第一课时完成单元学习单,了解课文所介绍的6位杰出人物小时候的故事内容后就提出本单元综合语言实践活动的要求:单元教学结束要召开小小辩论会,讨论成功需要哪些因素。为了更好开展活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六位名人怎么会成功的,他们的成功具备了什么条件?并在深入研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完成单元学习单上的内容(成功的要素一栏),这是一个不断建构认识的过程。这样,单元课文都学完后学生一定会对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有了深入的感知,并掌握了一定的具体事例。

辩论会只是一种促进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语言实践活动。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只要能学习运用能反映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根据和道理论据即可。所谓事实论据即用事实说话,举事例,而这一事例的叙述只要简明扼要,有说服力即可,不必讲究人物的塑造、环境的烘托等。因此让学生预先知道本单元将要进行的语言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并有意识引导学生抓住单元学习单任务的填写,结合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具体事例,感受成功必须具备的各种因素,就能为后期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而所谓道理论据便是名人名言、警句、谚语等,所以学习单中还设计了积累名人名言这一栏。这些都在为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作好充分准备。

从语文学习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单元的重点训练的内容是预习习惯和方法的训练。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引导让学生学会做上记号,然后随着预习进一步深入,有些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如:生字查字典、部分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这些问题的记号可以擦去,还有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一般来说不外乎:课文背景情况、含意深刻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包括一些词语),还有就是因课文而生成的新的兴趣点,引发的新问题等,其中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课外拓展去解决,而有些问题就是课文学习的抓手。最后,单元学习即将结束,可以将第22课《我不替你刷鞋》这篇自读课文作为单元检测材料,在课堂中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习惯,总结预习方法,从而凸现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整个单元整合教学围绕主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了整个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浅谈语文单元教学》,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