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导游词

时间:2025-04-23 13:37:05 | 来源:啦啦作文网

包头导游词(通用6篇)

包头导游词 篇1

  包头南海位于包头东河区南侧,昔日这里曾是九曲黄河的一段故道,河水改道南移后形成水面和滩头草地,开发区总面积20xx公顷,其中水面480公顷,分为水上活动区和湖滨游览区。南海北有青山朦胧辉映,南有黄河玉带环绕,湖中碧波荡漾,湖滨水草丰美,天空鸥鸟翱翔,风景独秀。1985年,这里被辟为旅游开发区。经过近几年的精心规划和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开发区把这里的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使其既具有塞外浑厚、粗犷的特点,又有江南水乡的妩媚灵气,享有“塞外西湖”的美称,成为草原钢城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区之一。到这里旅游,不仅能在水上泛舟,湖中垂钓、蒲荡探幽、园中小憩,饱览怡人的南海风光。

  包头南海是我国较大的内湖风景区之一,紧邻黄河,占地面积158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33公顷,湿生草地面积15000亩,有200多种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包头南海素有“水旱码头”之称谓,其中水码头就是指南海子码头,是康熙年间黄河岸边的一个航运吞吐口岸,迄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黄河改道,原托克托城南河口镇被水淹没,从此南海子渡口成为黄河中上游的水运枢纽和皮毛集散地,老包头在西北地区的经济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的繁荣,使南海子渡口扬名天下。苍茫河水见证着历史上南海子渡口曾经有过的“船筏林立”的兴盛以及河水离去的衰落。

  包头南海公园的前身为包头市鱼种站,有着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品种有野生黄河鲤鱼、花鲢、白鲢、鲫鱼、草鱼等传统品种,还有中华绒鳌蟹、黄河鲶鱼、团头鲂(武昌鱼)、秀丽白虾等名贵水产品,丰富的水产品,吸引了品尝南海“全鱼宴”的人们,也吸引了广大钓鱼爱好者。

包头导游词 篇2

  蒙古西部地区一座规模较大的宗教圣地和民族文化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是唯一一直用蒙古语吟诵全部经书的黄教喇嘛庙。

  梅力更召最高大殿堂为美岱庙,因内供有泥塑的美岱佛,故名美岱庙。少贡沁庙在美岱庙前面,略小于美岱庙,门额上悬挂有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的“广法寺”牌匾,两殿墙体为藏式建筑,殿顶是汉式宫殿顶风格。在美岱庙外墙上镶有22个砖雕佛龛,佛龛内雕塑着佛像,上有“吉祥”、“如意”等题意。主体建筑东侧错落建筑有活佛府及各学府院落,活佛府由几个小院套在一起,还有大甲巴府和五座白塔,喇嘛住房散落在寺庙周围,建筑式样与当地民俗住房相近,为平顶南出水式。本召除传授佛经外,还收集了很多流传于民间的优美曲调,并把它融于召庙念经时吹奏的音乐中,听起来很有特色。每逢嘛呢庙会(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所属各庙都来人顶礼焚香,诵读经文,各地香客亦川流不息。另外,梅力更召曾管辖着27座庙宇(登记在册的有24座),活佛传世八代。自然景区拥有奇特的天然风物和生态景观,山石峻峭,花木丛生,禽鸟飞鸣,瀑布奔流,神奇秀美,景色迷人。寺庙北面不远,便是梅力更沟口。梅力更沟在历史上曾是沟通阴山南北的一条通道。沟内四季凉爽宜人,年平均温度5℃,七月份平均温度在22℃左右。植被覆盖率达90%左右,到处草木葱茏。树木中以侧柏为多,也有松、桦、桑、椴等;花草中有白芍、山丹、五味子、阴山荠、狼毒等。

  野生动物有獾、狐、狍及鹰、鹞、燕、雀等。景区内有驻鹰观弈、醉狮听泉、说法台、骆驼峰、睡鹿石等景观,还有一块近60平方米的巨大卧石,石面光滑平整,是极好的造景书刻景点。石瀑图沟有一处60米落差的巨大瀑布从峰顶泻下,犹如从天而降。深入乌拉山十几公里还有三处瀑布,终年溪水常流,山前有赵长城遗址和西沟自然景区,对面2公里处紧靠黄河有圣水泉旅游区。如今,梅力更风景旅游区已成为大众节假日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堪称宗教旅游、生态旅游胜地。

包头导游词 篇3

  爸爸的故乡——包头,包头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因此包头就有了“鹿城”的美誉。爸爸说曾经的包头,一片萧条,道路两边绿植不多,每当刮起沙尘暴时,弄得行人无处躲藏。如今的包头,已经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稀土之都”、“草原钢城”。这里还有全国唯一的“城中草原”—赛汗塔拉公园。这里也变成了旅游者的天堂,包头最吸引我的还属南海湿地公园。

  这次寒假,我就去南海公园好好玩耍了一番。南海公园坐落在包头的东河区,那里风景优美,是个美丽的地方。冬天的包头,天寒地冻,南海公园的一池湖水也变成了冰的海洋,滑雪的胜地。许多南方玩不到的游戏,这里通通都有,比如冰车、雪圈儿,冰上自行车。每一个游戏都那么好玩儿。冬天南海湿地景区就会变成一个滑雪场,因此南海公园更成为包头孩子们游乐和放松的好去处。

  大年初五,爸爸带着我和表姐一起来到南海公园。包头的天空好像离我们脑袋很近很近,似乎一伸手就能摘到那朵朵白云。我深吸一口气,空气那么清新甜润,使人心情舒畅。爸爸租好了雪圈和滑雪板,我和姐姐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惊险又刺激的玩耍。我们把雪圈挂到传送带上,然后再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爬上雪坡,选择了一个最高点,滑了下去。我和姐姐发出一声惊呼,一番横冲直撞后,来到终点,我俩相视而笑,没等停留半刻,又朝着雪坡奔去。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白茫茫的滑雪场,驱走了冬天的寒冷,我俩丝毫没有感到疲惫。

  经过这次玩耍,我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冬天的包头。因为冬天可以让我与包头的雪交朋友;因为冬天我可以欣赏到不一样的美丽雪景,我爱我自己的故乡,也爱养育爸爸的故乡。

包头导游词 篇4

  石拐区的古长城石拐区是包头市所辖的一个矿区,位于市区东北,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石拐是蒙古语“什桂图”的音译,意思是“有森林的地方”,石拐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战国赵长城贯穿全境。清朝以前为蒙古族乌拉特部游牧草原,水草丰美,森林茂密。

  石拐区的历史与大青山煤田的开发史紧密相连,石拐也伴着地下宝藏的开发而名驰塞北。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大青山煤田已经形成年产500万吨原煤的生产规模,成为包头市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煤炭税收占该区财政收入的85%以上,为包头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近两年,石拐区大力发展工业开发区,形成了以硅系合金、工业硅和粗钢生产新的产业群,年可生产硅系合金100万吨,铜10万吨,形成了世界级工业硅生产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铜生产基地。

  现在,我们乘坐的汽车离开市区已有20多公里,透过车窗,您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路边的山坡上蜿蜒着一条土筑的长龙,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赵长城了。这段长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是战国时期赵国君主武灵王为巩固边境、防止北方胡人入侵而筑,距今已有20xx多年的历史了。它全长逾500公里,东起河北宣化境内,西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迤逦于阴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横亘于包头的中部,在包头境内约150公里。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即位后,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大家所熟悉的“胡服骑射”。并且在“北破林胡、楼烦”后“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据历史学家推断,赵武灵王筑长城的时间应当在公元前320xx年至前320xx年之间。 赵长城最高的地方高约5米,基座宽5米左右,尽可能取直线进行修筑,主体用土夯成,个别地段用石筑,如果您仔细看,夯筑的层次仍然清晰可见。在城墙上还能辨别出烽火台的痕迹,宽约10米,台间距约1公里。在重要关口,都设有与长城相依的障城,这些障城多为长方形,面积约在800~1000平方米之间,有的还与长城相连,障城的规模、数量往往与该关口的重要程度相关。 在古代,阴山以南、黄河北岸的地区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沃野,既是“游牧民族的苑囿”,又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地方,就可以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直达中原腹地,汉族要想排除威胁就必须守住阴山峪口。因此,这块地方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地,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

  可见,古人在这里修筑长城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两千多年来,赵长城作为阴山脚下的一位历史见证者,默默经历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静静地聆听着历史脚步的远去,记载着多少故事传说,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思考。难怪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登临了赵长城之后感触颇深,赋诗赞曰:“骑射胡服控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现在,这段长城已被包头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包头导游词 篇5

  石拐区的古长城石拐区是包头市所辖的`一个矿区,位于市区东北,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是包头市的主要煤炭、陶瓷原料基地。石拐是蒙古语“什桂图”的音译,意思是“有森林的地方”,石拐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战国赵长城贯穿全境。清朝以前为蒙古族乌拉特部游牧草原,水草丰美,森林茂密。

  石拐区的历史与大青山煤田的开发史紧密相连,石拐也伴着地下宝藏的开发而名驰塞北。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大青山煤田已经形成年产500万吨原煤的生产规模,成为包头市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煤炭税收占该区财政收入的85%以上,为包头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近两年,石拐区大力发展工业开发区,形成了以硅系合金、工业硅和粗钢生产新的产业群,年可生产硅系合金100万吨,铜10万吨,形成了世界级工业硅生产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铜生产基地。

  现在,我们乘坐的汽车离开市区已有20多公里,透过车窗,您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路边的山坡上蜿蜒着一条土筑的长龙,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赵长城了。这段长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是战国时期赵国君主武灵王为巩固边境、防止北方胡人入侵而筑,距今已有20___多年的历史了。它全长逾500公里,东起河北宣化境内,西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迤逦于阴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横亘于包头的中部,在包头境内约150公里。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即位后,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大家所熟悉的“胡服骑射”。并且在“北破林胡、楼烦”后“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据历史学家推断,赵武灵王筑长城的时间应当在公元前320___年至前320___年之间。赵长城最高的地方高约5米,基座宽5米左右,尽可能取直线进行修筑,主体用土夯成,个别地段用石筑,如果您仔细看,夯筑的层次仍然清晰可见。在城墙上还能辨别出烽火台的痕迹,宽约10米,台间距约1公里。在重要关口,都设有与长城相依的障城,这些障城多为长方形,面积约在800~1000平方米之间,有的还与长城相连,障城的规模、数量往往与该关口的重要程度相关。在古代,阴山以南、黄河北岸的地区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沃野,既是“游牧民族的苑囿”,又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地方,就可以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直达中原腹地,汉族要想排除威胁就必须守住阴山峪口。因此,这块地方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地,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

  可见,古人在这里修筑长城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两千多年来,赵长城作为阴山脚下的一位历史见证者,默默经历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静静地聆听着历史脚步的远去,记载着多少故事传说,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思考。难怪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登临了赵长城之后感触颇深,赋诗赞曰:“骑射胡服控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现在,这段长城已被包头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包头导游词 篇6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的地理座标是东经109°50′11″-111°25′、北纬41°20′-42°40′,面积为27691平方公里,包头城市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市中心区面积315平方公里,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为中国特大城市。包头地处蒙古高原南部,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8℃,春季多风,夏季凉爽。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端,南濒黄河,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个地形区域。居住着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曾经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往的前沿,旅蒙晋商互市之地。包头位于华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中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圈的腹地。包头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