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赋为词_以柳永《雪梅香·景萧索》为例1000字

时间:2020-12-16 15:44:21 | 来源:啦啦作文网

“以赋为词”这种文学借鉴、融合的现象既是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与必然要求,也体现了词体文学样式雅化的总趋势。在详细地以柳永词为例探讨之前,我先将前人对“以赋为词”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述。

大多人承认并将此作为了一个文学常识:“以赋为词”指词在铺叙上与赋相承。而有些学者提出了新解:“以赋为词”不仅是在铺叙上,在更多的写作手法中,如对偶、用典、炼字等多方面有对赋承继关系;内容题材上与词序的使用有对于赋的借鉴。

为什么要先提出前人的观点呢?因为看了这些相关的文献,有些所支撑观点的论据没有将我完全说服。我依然坚定地认为“以赋为词”指借鉴了赋中铺叙的手法,并对出现在赋中的题材进行了新的深化或异化。因为最早的序出现于赋中,所以关于词序的使用,我也赞成他是“以赋为词”的一种具体表现。至于对偶、用典、练字等手法,我认为在赋出现之前的诗、散文中,是找得到例证的。对偶如“夙兴夜寐”为句内对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句外对偶。用典指对典故的运用,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诸子为了“辩”,引用了相当之多的典故。练字更无需说,在赋之前的很多作品中,总能找到精彩的文字使用。

因此,结合《雪梅香·景萧索》来探讨“以赋为词”时,我便从词中所用的铺叙手法与对于赋的内容运用来叙述,由于这首词没有词序,所以这里便不多说了。

雪梅香·景萧索

柳永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首先,先谈谈铺叙。这首词在整体结构上属于传统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写法。上片的景围绕着“秋”下笔,句句秋意,从各个方面铺陈了秋色:起首两句,以萧索景色直接点出秋日“悲寂寥”的特点;后两句,用宋玉“悲秋”的典故侧面铺陈;余下几句,又为直接铺排烘托出秋。下片写相思,也可谓是句句含“思”,在现在与过去的时空变化中加以铺叙,将相思表现得淋漓尽致。“临风”起兴,为现实中“我”真切的感受,风刮到脸上,除了秋的冷,还有刮来的昔日回忆。后几句,“我”深深落入了回忆之中,从思及佳人愁容与过去的欢乐侧面铺叙了“相思”之意。剩下几句,以流水西东的不得与思付征鸿的悲痛写相思。

可以看出,仅仅是秋与相思,作者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描写,与赋的大段铺陈有异曲同工之效。

然后是赋的内容方面的借鉴。“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这句,罗立刚注:“宋玉《高唐赋》中写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称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个典故出于辞赋,在宋玉的《高唐赋》中可简单理解为男女感情。在柳永的词中,同样也有男女感情在其中,这个可以看成一种继承,同时柳永又将这种情拓展细化为相思之情,是对原赋内容上的一种主题深化。在《高唐赋》中,“云”与“雨”意味着“合”,而在柳永的词中,“云”与“雨”却变了层意思,成了消散别离的含义,是柳永的一种创新,也是对原赋内容的一种异化。

宏观上,“以赋为词”是文学史上的一大亮点、一次创新,也是文学发展必然出现的结果。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在微观上,正是因为有了像柳永、周邦彦这些人的努力与开拓,才使一个创新变成常态,给后世留下又一座文学财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