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味道-读《一个人的淮海路》有感800字

时间:2020-12-18 12:26:25 | 来源:啦啦作文网

去年的社区小型书展上,我被一本书的封面所吸引,并购入了它—《一个人的淮海路》。它的封面是一个黑白的上海的地图,以淮海路为中心向外延伸。直到现在,我才有空阅读这本书。

作者顾惟颖,是为70后的才女作家。读完这本书后,我更觉得她是一位城市的观察者。这本书并非研究上海历史的论文集,而像是一本日记经过简单的编排而成的文集。她笔下的城市回忆与人情故事是再普通不过的。比如:她所居住的淮海路、不远处的弄堂、建筑与曾经的人们、她童年的伙伴。本书并不是很长,内容十分清爽易读,内夹的黑白照片也让我能更直接地感受老上海。即使这样,也能很容易地感受到她对物是人非的种种感叹与怀旧情思。

上海的“老味道”是什么呢?以前我只是从长辈亲戚的口中听到过这个词,却从未了解过它。读过这本书后,那些70年代末到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状态,都一一再现在我的脑海里。谈到“味道”,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美食了。作者在描写老上海的美食店上废了一番心思。从老上海的早餐“四大金刚”,到以前新开的甜品店与西餐社。当然“老味道”不仅限于美食,还存在于风土人情之间。“在弄堂口,首先看到公用电话亭,每个弄堂都有,这些都是旧式里弄的一道风景”

回想现在,我发现自己小时候也见过一些老上海的标志。比如夜里街边一排排夜宵摊,鲁迅公园里小孩们争着坐的旋转木马等。有些至今还保留着,但更多的恐怕已经消失了。

时间流逝,时代变迁。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在以飞快的速度一刻不停地发展与进步中。而这座大城市的老味道,也犹如沙滩上的图案,一遍一遍地被海浪冲淡。作为一个生于21世纪初的青年,我更多看到的是上海繁荣、昌盛的一面。在阅读完《一个人的淮海路》后,我仿佛被拉入了那段离我不远的历史。顾惟颖以她个人的视角,带出了一条属于老上海人的集体回忆。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能让老上海的更多特色,以新的形式在新时代的上海存在。而不是让它们永远地被留在字里行间。正如作者所说“有一些老地方,它们并无多么了不起,可能永远不会进入地方史册。但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通人来说,是难忘又珍贵的。它们是我们最初的视野。对世界的张望,是从这个视野开始的,最质朴的美感,也由此被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