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民主,拒绝沉默-读《野火集》有感1500字

时间:2020-12-18 12:26:55 | 来源:啦啦作文网

《野火集》的主要内容是批评台湾的威权的政治、懦弱的市民、落后的文化,及鼓励同胞要争取自己的民主、自由等权利,拒绝做沉默的旁观者。作者希望更多的野火可以照亮国家。

龙应台让我看到了台湾的满目疮痍。

在威权时代,人民的肉体和精神在某种层次来说都是不自由的。没有民主化的制度,就相当于被奴役。在威权政体长期的控制和操弄下,大学生们往往遇事“泪眼汪汪”、“没有意见”、“不知道”。难以想象,大学生——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在威权统治面前却像生活在“幼稚园大学”。社会上上演的种种不公现象就更能反应争取民主的必要性。一九八四年的台湾,学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被“有关单位”带走问话。在军中服役的预官可以被打、被杀、失踪。机车骑士可以掉进政府施工单位所挖的坑,死亡而得不到赔偿。表面上也许是食品的造假、环境的污染、个别警察的霸凌,或是一个单纯的司法判决不公,但是往深层挖下去,却都和威权有关。因为威权,所以资讯不完整,所以程序不透明,所以结论可以操纵,所以掌权者可以滥权而人民无力挑战。

当时的台湾人可能看到威权的危害,但为什么没有人起来争取民主?为什么没有人出来为自己发声?就是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这种逆来顺受、明哲保身的社会哲学更助长了台湾人的懦弱。看穿了体制不公的人知道事不可为而转向冷漠;不曾看穿的人则早被教育了忍耐是美德、忍受是义务。“但是闷啊,这是一个有冤无处申的社会。”“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正是因为市民缺乏公民意识,不关心社稷民生,不争取权利,不反抗权威,才落得饱受压迫压制的局面。坏人的声音这么大,沉默的大多数要沉默到什么时候?这片面的“民主”继续演下去有什么意思?沉默不是美德,是耻辱。就好像排队买票时,真正可恨的并不是那一两个插队的人,因为他们是少数;真正可恨的是那一长排,几十个耐心排队的人眼睁睁看着少数人破坏秩序而不说一句话!没有勇气说,没有正义感!而走出车站还要抱怨:没有用哪!乱糟糟,没有用哪!

中国人到欧洲旅游,常常赞叹欧洲环境的幽雅清净。但美好的环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些都是每一个国民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举例来说,一个德国市民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坑,他会生气市政府保养工夫没做好,会立刻打电话去要求立即改善。为什么他可以拒绝沉默,勇敢发声?因为他知道不能沉默,他沉默,就不可能有任何进步。“几流的人民就有几流的政府,就有几流的社会、几流的环境。”龙应台的这句话一点也不错。那么我们又是几流的人民呢?直到今天,还有海归不断地指出中国精神文明的落后,但为什么只是要放大这些不文明的事呢?为什么不提出解决的方案呢?三十年前,龙应台让每个市民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一定要“生气”,有“生气”才能有改变,从制度外部来改变。也许如今台湾的状况已经得到解决,但如今的大陆问题仍然存在。

今天我们是民主了,是的,声音多元了,批判的言论激烈了。但好不容易得到了民主,我们所创造的民主,是第几流的品质?摆脱了威权之后,娱乐的虚假和童騃式的愚蠢统治,是否再一次刷新我们的生活哲学?在得到绝对自由之后,我们是不是有想过会出现另一种敌人?在民主政治中成长的我们,是不是多了很多“能思考”、“能判断”、“有勇气良知”呢?

我们想要的,想争取的到底是怎样的民主,这是我仍然在思考的问题。但拒绝沉默无疑是每个公民要做到的。当我们看到无良工厂直接将废水排放在河水中;看到随地吐痰的,随手丢垃圾的;看到校园欺凌的;看到推土机毁掉一亩亩山林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沉默,我们要大声抗议。沉默了那么久了,难道还要继续沉默吗?

记得以前看到过德国神学家马丁�尼莫拉在《我没有说话》中写的话:“起初他们迫害共产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马克思的信徒。后来他们迫害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日耳曼人。再后来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牧师。最后他们迫害到我头上,我环顾四周,却再也没有人能为我说话。”这是他写的忏悔文,是对不关心政治的懊悔,他后悔忽视与自己无关的团体,使事态发展成严重结果。

要关注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做一株小火苗,让活跃着民主的野火生生不息,野火不尽。下一次,我们要说出来。我们很生气,我们要大声地说出来。

向来有风过处,树林不免飒飒而鸣。而野火所燃之地,必定会有熊熊火焰,烧热中国人的心。我们中国人一定不要做沉默的人,要敢于争取,敢于发声,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时代大潮中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