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

时间:2023-02-06 13:07:04 | 来源:啦啦作文网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乌合之众》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篇1)

这两天在家闲来无事翻了几页《浮生六记》,读到“浪游记快”这一章时突然看到这段话,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中观点的古代版:“佃人皆散处如列星,一呼俱集,称业户曰“产主”,唯唯听命,朴诚可爱。而激之非义,则野横过于狼虎;幸一言公平,率然拜服。风雨晦明,恍同太古。”

其中对散如列星的群众评价为:唯唯听命、朴诚可爱。如同勒庞所讲:“群体对观念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彻底拒绝,产生的情绪只能是狂暴且极端的。”

在沈复的口中便是:如果你说的公平,那么他们“率然拜服”;如果你说的不对,那么“野横过于狼虎”。

最终连总结都是一致的:

勒庞认为:“无意识的动机几乎完全支配着群体的行为,群体在这个方面与原始人极为相像。”

沈复则更简单:“风雨晦明,恍同太古。”

勒庞是1894年以后写下的《乌合之众》;沈复是1808年左右写的《浮生六记》,只差了几十年……与勒庞不同的是,沈复既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仅是一介文人,觉悟就这么高了……感叹一下。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篇2)

什么决定了历史呢?

个人、声望、天时、地利、衰落、宿命、周期、幻象,还是重蹈覆辙。。。

19世纪的本书作者提出了一种解释:民族性格使然。

不同民族性格影响了不同的文明发展。

群体的性格使得群体所在的社会成为现在的样子。

个人的智商就算再高,也抵不过群体的力量,群体才是掌握权力的实体。

屌丝群体是强大的,要想影响、改变群体,要有力量,不仅是智商,更要有声望、魅力。

树立理想,或者让别人以为树立了理想,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摘抄:

1.P182如果整个国家真的呈现这种状态,那么个人就会向外拓展,去寻求自己失去的力量。公民麻木不仁和绝望,政府各部门随之必然也会如此。个人没有了主动性、创新性,缺少导向精神,这就迫使政府开始承担起一切;政府要指导所有事物的发展,囊括一切,保护一切。最终的结果是国家成了万能的上帝。而历史告诉我们,这样的上帝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大包大揽一切。因此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变得强大,必将破灭。

2.尤其是某些民族,他们的政府表面上看是宽容的,许可公民可以干很多事情。其实,这只是它们给民众的一个幻象。。。任何文明都有衰落期,这是无法逃脱的,而这种情况就是文明衰落的先兆。

3.能创造也能毁灭,这是时间的特点。谁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宿命,不管是神明还是常人。不管多么伟大的文明,当它达到鼎盛时期,或者复杂到不能再复杂了便会停止下来。衰落开始时,就像一个人一样,风华正茂之后便是老年期的降临。

这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时期。一个种族的衰弱有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支撑种族生存的理想基石率先坍塌下来。与理想同时衰弱的还包括:由它激发而滋生的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

……这个种族的才智会随着古老理想的丧失而完全消失。种族散乱成一群独立自处的个人,他们一个个重新回到原始的野蛮状态,即一群乌合之众。这群没有未来的人,根本上缺乏统一性,有的只是乌合之众的一时特性。这些人只能随遇而安,因为它的文明变得不再稳定。群体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使得野蛮风气更加盛行。文明也许仍然呈现绚烂的外表,因为它毕竟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其实它已经空空无物,成了一座没有根基的大厦。只要再来一次风暴,必倒无疑。

对所有民族而言,追求理想可以使它从野蛮状态走到文明状态。然后,一旦这个理想变得落后,失去优秀的品质时,就会使走向衰落甚至灭亡。这是一个生命循环的过程,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要经历的。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篇3)

上午醒来,躺着,读完GustaveLeBon的《乌合之众》,之后刷牙洗脸,出来吃午饭,才发现,原来下雨了,很冷很冷~吃过午饭上自习室,补了一觉,在自习室睡觉的感觉永远都是这么好。还好,没流口水

那是一本完成于一个世纪以前的书,他给了我们不同的看待群体、或者我们称之为“人民群众”的视角。且不评论对错,姑且择其一二作为记录。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缔造者,但几乎每次社会进步和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

从小,我们接受的哲学教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一定会有很多人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可是,那些每天起早贪黑种地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叔叔大伯阿妈们是如何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的?LeBon通过大量历史事件,论述了往往是社会精英发现了新的规律、创造了新的事物、表达了新的观点。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或通过精英阶层的宣传,这些新的事物、观念,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最终植根于人民的大脑中。因此,社会的进步是靠精英推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接受者,当然,有时候,仅靠精英阶层无法推动社会变革,所以,他们就想到了发动广大工农阶级来推动文明的发展。因此,当一个社会岌岌可危的时候,谁获得了人民群众,谁就可以站在新秩序的金字塔顶,群众往往最擅长落井下石的各路招数。

每一个群体,都是不理性的,甚至是弱智的。

在18___年的法国人眼里至少在LeBon看来,攻占巴士底狱的动乱,并不像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那样是一伟大的革命,太多人在这个革命中失去了生命,太多原本普普通通的市井之士变成了残暴无比的杀手,而,他们原本都是善良的。一个无所事事的屠夫,仅仅是因为好奇随着人流走向巴士底狱。当人们抓住狱长并将他围在中间折磨时,没有人会想过他与一个看守果园的农民大伯没什么两样,没有人会不同意将他处死,如果有人敢说不处死他,那么这个人多半也会挂掉。在反抗中,狱长踢到了一个人。瞬间就有人提议,由这个被踢到的人割断狱长的喉咙,并在瞬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于是,被踢到的人,割下了狱长的头颅。被踢到的人,正是那个好奇的屠夫。而,就算在后来,他也未曾有丝毫悔意,因为他做了一件大家都认为应该做的光荣的事情。不要试图用理性来解释群体的行为,因为,从他们组成群体的那一刻起,个体就已变得极其感性,毫无大脑,彼时的大脑空无一物。有句话,“不要和SB争辩,因为他们会把你拉低到同一水平线,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呵呵,修改一下,“不要和SB呆在一起,不然你也会变成SB”。群体的智力水平并不取决于其中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个体,而取决于水平更低的那一大群人。这个有点像水桶理论啊。那,智力水平都高的人聚在一起,是不是就很理性了?看看各国议会里对骂甚至操起桌椅打架的现象,我们大概就能自己得出结论。所以,加入任何群体都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对群体性质影响力最大的是种族/种群,制度、艺术等都只不过是群体性质的外在表现,只有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种族的潜意识发生变化才会带来本质的社会变化,否则,变革只不过是换一件衣服穿而已。

种族的意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它的修正和改良是那么的漫长,如同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一样,如果将信教的人归类为一个种群,在2000多年前一个木匠成为圣人之后,不管经历过多少场宗教变革,人们依然在信奉着他,核心的内容未曾有任何本质的改变。更要命的是,任何一个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包括让人敬仰的院士、严谨的科学家,都不能幸免,因为,同样的他/她也处于某个种族之中,他/她的观点必然也带着某个种族的印记,只有那个名字叫做没有人的人可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和唯物。因此,只有时间才是最最强大的(正如唯有它可以治愈各种感情创伤一样),唯有时间的流逝带来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意识改良的量变,最终引起的质变导致的非暴力变革才是有意义的,也是代价最小的,否则,革命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是推翻现有然后由另外一群人重新再建立起同样秩序的过程,因为,种群对秩序要求的口味并没有变。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篇4)

历史进程认为,那些少数的贵族知识分子从来就是创造和领导文明的人,大众群体不可能担当这一责任,群体有的是巨大的破坏力,它让历史运行方向永远是回到野蛮时期。

哪些处理事情的方式最容易被人接受?

勒庞认为是那些让人不能清楚的认知,

又看起来最不成负担的方式。

引言:性质,产生,特点,作用

第一卷:群体心理

一,一般特征

聚集在一起,其中个体思想感情会全部朝一个共同方向进发,个体特征消失

受群体精神统一规律支配,

以一种独特方式存在

在心理学意义上,群体只是暂时的,当作为集体成分的异质因素合在一起时,一个新的生命开始诞生,像一个有生命特征的细胞一样,它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与单个细胞特点完全不同。

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个体

在情感情绪上以及行动上,可能比个体表现还差,也有可能更差

英雄主义的行动不可否认蕴含了无意识的因子,但正是这种英雄主义在书写历史。假使民众都是冷冰冰得没有热情,他们就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举动,世界历史长河中也不会留下他们的印记。

二,群体情感和道德

1.冲动,易变和急躁

2.轻信和易被暗示

3.夸张和单纯

4.独裁,专横和保守

5.群体的道德

讲述道德时有点矛盾,虽然群体经常自暴自弃回到低级的本能状态,他们还是不时地会确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

三,观念,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群体不推理

群体对观念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彻底拒绝

四,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

对群体施加影响的暗示在无以复加地侵夺理解的领地,并且使得群体立刻付诸行动

群体所收到的影响恰如其分时,会为自己尊奉的理想献身

群体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神明,其他任何东西都是退而其次的。

所有的政治,神学和社会的信条如果打算在民众中间生根发芽,都必须采取宗教的形式,这样的一种形式可以排除所有争论带来的危险,这有可能引导民众接受无神论,这一信念表现出所有宗教情感中都具备的偏执狂。

勒庞在这里有指出并反驳一些史学家的观点,他强调,引述的一系列大动荡事件,他们之所以会发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民众精神想让他们发生。拥有最高权力的最专制的君主,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加快或者延缓精神幽灵显身的时间而已。在这些根基之处,应该说是大众的精神信念在发挥作用,而绝不是什么当权者统治力!

有很多偏见如,群体一些特质,比如冲动躁动等总会出现在进化形态比较低的生命中,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

群体同原始人

第二卷:群体的主张和信念

一,间接因素

是指既能使群体接受某一类信念,又能使他们不去接受除此之外的其他信念

我们应该看到它背后隐藏有那种可以产生深远影响的积蓄性质的力量!

1.种族

种族力量,任何一个要素从一个民族转移到另一个民族时,在接受过程中,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2.传统

力求在稳定与新变化之间取得平衡,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个民族的理想状态是,在保留过去制度的前提下,潜移默化无声的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良。这个理想是不容易实现的,历史上几乎只有古罗马人和近代英国人使这一理想变成了现实。

3.时间

时间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毁掉一切

它们是过去的女儿,也是未来的母亲,

但无论如何永远都是时间的奴仆。

时间是最高明的客观存在,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一切事物变化。

拉维斯说过这样一句话:

那种在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统治形式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打造出一整套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封建制度曾经经历了数百年的无序的,没有方向性的混乱状态,这发生在封建社会找到自己的规范法则之前。以绝对军权作为一种统治的定则,也是封建制度花了数百年时间才发现的。这个等待期望的时期,就是一个麻烦不断的,动荡不定的时期。

4.政治和社会制度

各种制度就自身而言,并没有什么优缺点,它们本无所谓好和坏。在特定时代,一个制度可能对一个民族是大好事,而对另一个民族也许就是非常有害的

是民族的性格而不是政府,决定着这些民族的命运!

一个民族的强盛和另外一个民族的衰微,与社会政治制度没有任何关系。每个民族都由自己的特性决定的,所有那些不能与这些特性相匹配的制度,都只能算是借穿一下别人的衣服!

5.教诲和教育

泰纳先生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判断力,经验等条件,还得有开拓精神的个性,教科书是带不来这些素质的,教科书和字典一样,都是学习的参考工具,但把他们当成学习,长久使用脑子记诵他们却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专业的教育怎样才能提高智力,达到超过古典教育的水平呢?泰迪先生对此做过经典说明。

在顺其自然的环境中,观念才能形成。观念的进一步培养需要年轻人积极参加实践——每天到工厂,田地,市场,书房,马路边和医院等等场所,去捕获实际的感官印象;他得亲自去看一看各种工具和材料是怎样进行操作的;他要和顾客,各类劳动者打成一片,不管他们从事何种劳动。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理解那些从各种感觉器官中得到的各种细节,有些事看不到的微小细节。

而正是在这最有活力的年龄,法国年轻人被剥夺了亲身实践的机会,七八年的时间,一直被关在学校里面,对于现实中的人和事以及如何与这些人和事相处,他们都不可能拥有生动而准确的理解!

葩问:作者勒庞真是一个博学的研究者,他的思维广泛,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教育。不过,在书中详述这些是否有所偏离群体这一主题?

书答:我们要了解群体,就必须对形成这些想法和信念的土壤!构成有所了解

保罗·布尔热海外

乌托邦分子:主要指那些可以提出不切实际的理想方案的,但不切实际的社会改革者。

二,直接因素

必须与上面所讲的长期性的准备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发生作用,才能去说服群体。

是指促使观念采取某一特定的形式,并且使它能够产生一定的结果。

1.形象,词语和客套话

词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一个个暂时的含义。我们要想利用它们去影响群体,就必须搞清楚这些词在这个时代被群体赋予的含义,而不是他们过去具有的含义!

智慧的托克维尔早就说过,统治者的具体工作就是把大多数过去的制度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说,想出一个新的称谓,尽力不让群体去联想到之前那些不好的形象!于是,地租换成了土地税,盐赋换成了盐税,如此而已。我嘞个擦!!啧啧

如雅各宾党人打出的自由与博爱的旗帜!实际上却建立起了专制政权!

2.假象

永远是谬误而不是真理,在推动着各民族的演化,社会主义之所以如此强大,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具有活力的幻觉。尽管无视一切科学理论,但它依然蓬勃发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者都是那些脱离社会现实,敢于向人类承诺空想的人

3.经验

通常,上代人的经验对于下一代人没有多少用处,所以一些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总是达不到目的。他们的失败也证明了,一种广泛的经验要想发挥作用,也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出现。

4.理性

三,群体的领袖及其说服人的手段

聚在一起的人很容易丧失自己的主见,无意识地投靠一个看起来十全十美的人。

断言,重复和感染

信徒,他们总是先树立一个神明般的形象,而后再毫不犹豫,恶狠狠将它推翻掀倒。

四,群众的信念以及变化限度

普遍信念是构成文明必不可少的基石,决定着各种思想的走向。它能激发信仰的产生,并让人们产生捍卫它的责任感。

第三卷群体时代

附录:欧洲历史上几次群众性狂潮

唯物积极历史主体

唯心消极乌合之众

奥尔赛特·加赛特

保守主义和精英主义对群体时代的恐惧,

精英与大众

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观点,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著名论断

意识形态不同

英雄史观群众史观!

阶级立场不同

代表的利益主体不同

主要来自法国大革命的讨论

托克维尔和泰纳已对其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但他是从群体心理视角进行的更加深入的分析。

由于时代和自身经历局限,群体思想中充满了对拉丁民族的不难,对保守的盎格鲁_撒克逊式的民族的向往,充满了对社会主义的蔑视和恐惧,但无法否认,研究是深入的,纳粹独裁分子甚至都是根据他指出的道路走下去的。

基本立足点不同!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

开启了群体研究新的领域,例如群体的道德感,群体信念与意见,群体的基本观念等,但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定义。

群氓

研究群体性事件

康德说,人是目的

法国大革命萝卜丝比尔的意见是,我们必须从崇拜上帝转变到崇拜人民,即人民就是雅各宾党人的上帝

讽刺的是,他们最后疯狂的屠杀人民。

___群众就像女人,宁愿屈服于坚强的男人。群众爱戴的是统治者,而不是恳求者。他们更容易被一个不宽容的人的学说折服,而不大满足于高贵慷慨的大方和自由。

《乌合之众》读后感(精选篇5)

很久以前就特别好奇为何那些肤浅的理论总能够深植人心,然后观察到那些洗脑手段多种多样却大体相似,在狂热的气氛下,革命宗教传销企业文化及社会运动都极其相似,在大量的书籍中,影响比较深刻的有《乌合之众》,一本大众心理研究的典范,码头工人所写的群众运动圣经《狂热分子》,慕容雪村潜入传销内部后所写的《中国,少了一位药》,仅以此文通过对比革命与传销的异同点揭开那些狂热背后不为人所理解的真相。

【背景】革命与传销都是一小群别有用心的人唆使大众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有强烈的集体意识,领袖故意夸大其辞,营造出悲惨的现实世界,再宣扬采取极端的手段可以达到一个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包含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如财富地位平等自由等,用多种手段夸大现实与理想的反差。

【群体】多数人天生就有从众的习性,《社会性动物》有详细的描述,群体轻信盲目躁动,没有理性和判断力,固执,对某种思想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否定,在革命群体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而失意者则乐于看到世界急促改变,在世界上没有多余的选择的话,逼上梁山也是理所当然,而传销群体中,愚昧横行,自欺欺人,他们对世界并无恶意,但在财富的巨大吸引力及多重洗脑面前,理性的防线逐渐崩溃,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及相对糟糕的生活环境是大众为虎作伥的主要因素,轻信固执则是他们所共有的外在表现。纳粹的刽子手在屠杀犹太人时也没有丝毫忏悔,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绝对正确的,而强烈的情感因素则是所有群体持久的推动力。

【领袖】在一个团体中阶级的金字塔形成必然存在,而最高阶的领袖可能来自于底层群体,然而却能够洞悉大众心理,迎合大众口味,用一些特别肤浅的口号标语控制人心,他们营造个人英雄色彩,塑造神圣光环,可以对群众发起激动人心的演说,也可以对高层管理者进行调动,但他们往往会比较专权,也会积极给大众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来笼络人心。

【手段】在这里可以看见小部分人奴役大众思想不择手段,他们要求成员绝对忠诚而不鼓励独自思考,不允许有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成员无条件服从,强调纪律,有鲜明的荣辱观,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乌合之众》中所描述的断言重复感染是领袖惯用的手段,《狂热分子》中所描述的为了向群体阐述一件事,必须夸大某些事实而又忽略某些事实,强调一个二元论的世界,非黑即白,营造真空环境,封闭消息,再通过演讲中符合大众心理的说辞及夸大其辞的感情渲染而迎得群体的拥护,在革命中可以看见那些振奋人心的演说激起群众狂热的激情,空洞的说辞经不起推理却可以深植人心,象征荣誉的徽章及旗帜都是愚蠢的虚荣心作祟,在传销中随处可见的蛊惑人心中,领袖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但严格的等级中互相催眠却发挥着巨大的力量,愚蠢不是天生的,而是互相制造的,他们互相监控,互相揭发,这在历史中也随处可见,从最初的武则天时代的请君入瓮到后来红卫兵的破四旧。

【乌托邦】在传销中人们永远沉醉在乌托邦的幻想中却遥不可及,当希望的泡沫破碎时产生面对现实后巨大的失望,而革命中历史的车轮一直轮回,如果通过暴力革命成功后的后果,是极权不断被替换,如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所提出的,群众的欣喜若狂过后又需要面对新的秩序的建立,有通往另外一条奴役之路,而乌托邦只是为群体勾勒出的未来永不可及,就如威廉古德温所描述的人们流血漂橹为了自由冲出城堡,而外面的世界却更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