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4篇】

时间:2023-07-21 13:11:57 | 来源:啦啦作文网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折线统计图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教学过程: 篇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永嘉的有很多美丽的景点,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龙湾潭。示龙湾潭图片,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刺激好玩,吸引了很多人们前去游玩。

二、对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解读统计表。

(1)课前老师统计有关人数,并让你们根据预习单回答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们写的结果统计如下

内容

人数(总人数43人)

信息1

表示出每年的人数

38

信息2

2011年游客最少

2015年游客最多

35

信息3

人数的变化

9

信息4

谁比谁多(少)

16

信息5

其它

(2)根据统计表的统计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交流

预设:大多数人看出“信息1”说明从统计表上可以很容易找到每年的人数,板书“统计表上容易看出数量”:只有9个人看出,说明人数的变化在统计表上不容易让人看出。板书“不容易看出数量变化”。

2、解读条形统计图。

内容

人数(总人数43人)

信息1

表示出每年的人数

15

信息2

2011年游客最少

2015年游客最多

39

信息3

人数的变化

12

信息4

谁比谁多(少)

17

信息5

其它

(1)师:观察条形统计图,这是横轴,表示年份,这是纵轴,表示人数,纵轴一格代表多少人。课前也叫同学们写出相关信息,你们如何写的呢?一起示信息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的统计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交流

预设:大多数人看出“信息1”说明从条形统计图上可以很容易找到每年的人数,板书“条形统计图上容易看出数量”:只有12个人看出,说明人数的变化在统计表上不容易让人看出。板书“不容易看出数量变化”。

3、这两种都可以表示出数量多少,看出人数变化比较困难,那有没有一种更好的统计图来表示出数量的变化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设计意图

(1)通过课前让学生做预习单,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2)通过教学预习单的回馈,复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的知识,为折线统计图的引出做好铺垫。

(3)通过复习,并板书这两种统计方法的特点,为对比三种统计方法做好铺垫,让学生更清楚比较出三者的异同,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折线统计图

1、点的作用

(1)师:如果这个2014年的7000人用一个点来表示,这个点应该画在哪儿?电脑演示:横轴和纵轴地交叉点----并隐去条形-----只剩点。

(2)师:第一个条形上画一个点?其余数量多少都用点来表示,这些点又应该在哪里?电脑演示。

(3)师:这些不同位置上的点都是表示什么?每年的人数。

板书:数量的多少

2、线的作用

(1)师:看着这些点你能不能用手势比划出来,如果画出来是怎么样的呢?电脑演示,它就是折线统计图。

(2)师:点表示数量多少,线有什么用吗?看出数量的变化。

(3)师:这些线怎么变化?人数先减少,再一直,不断上升,让你们猜下,根据这种情形,你觉得2016年会有多少人?这几个同学推测的数有什么特点,都比2015年要多些,那你们怎么想到要多些?预设:因为前面都是一直上升,所以2016年要多些。你们是根据前面一直上升这种趋势,来推测后面也会增加。

(4)师:如果你是龙湾潭的经理,你希望实现哪种预测?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5)师:通过线的起伏可以看出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你觉得线还可以有什么作用?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来说下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我是通过计算;看格数;我是通过看线的长短,越长说明增加最多,越短增加越少。除了看线长短,还可以看什么得出?通过坡度,坡度越陡增长越快,坡度越平,增长越缓。

板书:(长)陡----快 (短)平 --慢

小结:线的起伏,可以更清楚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www.chayi5.com。板书:更清楚得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

3、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和不同点。

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条形统计图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表示数量多少,更直观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设计意图

(1)让学生经历折线统计图形成的过程,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对比三种统计图,更加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建构学生的知识网络。

(3)同时为画折线统计图做好铺垫。

(4)并能根据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强化统计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下面两种数据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理?

图表一:2015年龙湾潭部分动物数量统计表。

动物名称:田鱼 山鸡 螃蟹 松鼠 野兔

数量:  560 20 120 260 150

图表二:2011~2015年龙湾潭山鸡数量变化统计表。

时间: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数量:120 70  40  25  20

(1)让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2)小结:如果只用表示数量多少,可以用条形,如果要表示出动物数量变化的,用折线统计图。

2、画折线统计图。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画出这幅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独立完成。

(1)你们是怎么画出来?先描点,再连线。

(2)看下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3)老师用同样的数据也画了一幅图,看看和你们一样吗?怎么回事?数量变化的程度是一样的,只是直观感觉上不一样的。格数不一样。读图要看清纵轴上的单位。如果纵轴上单位不一样,图形又会怎么样呢?

(4)为了宣传大家要保护动物,你会选择哪幅图?第一幅,第一幅让大家感到数量下降很明显。看图时要注意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单位,虽然数量变化一样,但是给大家的直观感觉不一样。

(5)我们应该根据生活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合理表达。

3、生活中的统计图。

师: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折线统计图,你在哪有见过吗?学生说完,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折现统计图。

4、小结。

师:一起回顾这节课,我们是怎么学的?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 :数量的多少

↗ 升:增加

线:数量的增减变化 ↘ 降:减少(长)陡----快 (短)平 --慢

→ 平:不变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教师指出,从条形统计图里只是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上面内容,教师指着图说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其特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的地方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表示多少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因此,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从折线的起伏,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课本第62页)

理解题意后,教师提问: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确定水平射线的长度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都要写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和单位。)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要画直条,折线统计图先根据数量描点,并依次把相邻两点连接成一条折线,再在各点旁注明数字。)

学生弄清楚上面的问题后,教师介绍具体制法。

①描点。

教师先描一月2C的一个点,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着描点。

②连线。

教师指导学生顺次连线。并提醒要写上标题、单位和制图时间。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

四、全课(略)

《折线统计图》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4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知道的特点。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审美意识。

二、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三、教学重点

掌握制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四、教学难点

弄清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五、教具学具准备、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纸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六、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的特点。

(1)介绍的特点。

(出示的投影片)

教师: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出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线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12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画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出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在垂直射线上画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像教科书第62页那样的。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要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七、随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3.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

八、板书设计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图

2001年2月制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篇四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六年级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并能正确读懂折线统计图。

2、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根据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能正确读懂折线统计图。对于统计图,在生活中我们运用——最主要是看统计图,如何准确分析统计图应该是新课程对统计图的定位,因为生活中处处是统计图:股票、每年政府总结的报告汇总——历年来各方面的经济增长。因此,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如何看统计图——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线统计图特有的变化等。而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渗透分析、推理的知识。

一、教学的设计:

为达到这些目标,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本课分成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全班总结——知识拓展五块内容,

在创设情境部分:通过展示越洋工艺品厂工艺品销量情况的条形统计图来与折线统计图来复习并比较,得出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出现了“不计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个月销量增长最快”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入“折线统计图”

在探究新知部分: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异同点的对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相同点的比较最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知识

而不同点的比较最主要是让学生能准确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演示真正来感受到线的变化而反映的数据的变化。

最后,再通过两图的比较,使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折线统计图是描点连线,而条形统计图是画直条。从而使学生掌握制图的方法。

在实践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两块内容,第一块内容:让学生用课前收集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而第二块对知识又进行了提升,除了能读懂图外,还要求学生能进行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测。

在总结环节,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小结,怎样看一幅折线统计图,从折结统计图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最后,在拓展环节,通过不同商品销售量统计图的展示,促进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用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能意识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优缺点。

二、素材的选取

学习素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本课中的四个素材:身高统计图、气温统计图、体温变化图及商商店品销售情况统计,这些素材要多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三、数学活动

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探索与交流的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使他们在其中学习、生长、发展和创造等。

本课出示了条形和折线两个统计图,通过比较,学生认识了横轴、纵横等一些基础知识,我提出一个问题:直接看出增长最快,让学生注意点转移到折线图的特点上,学生通过活动、交流,经历了“从计算到直观判断”的过程,学生原来要想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长最快”,需要计算才知道,而现在只需要看哪段折线最“陡”,就可以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长最快”,学生通过探索(观察与对比)获得了一个在直观层面上的判断,于是他们就认识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折线统计图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